在上海這座現(xiàn)代都市跳動的脈搏里,悄然隱藏著五座古典園林。它們像五幅風(fēng)格迥異的古畫,歷經(jīng)歲月洗禮,依然生動地訴說著江南的詩性與千年的故事。秋霞圃的楓紅、醉白池的古木、古猗園的翠竹、豫園的華彩、曲水園的幽靜,共同織就了這座城市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
秋霞圃:嘉定古城的秋日絮語
走進(jìn)嘉定東大街的秋霞圃,仿佛步入了明代的時光。這座由工部尚書龔弘始建的私園,五百年來巧妙融合了三座私家園林與城隍廟的景致。你看那“桃花潭”水波蕩漾,假山堆疊得錯落有致,登上凝霞閣,滿園秋色盡收眼底;清鏡堂前,蒼松翠柏依舊挺拔。
這里曾是“嘉定四先生”程嘉燧、唐時升等文人雅士吟詩作畫的地方。如今漫步其中,我們?nèi)阅芮逦惺艿矫鞔娜说哪欠菅胖虑閼选@里的每一塊磚瓦、每一株草木,都仿佛浸潤著詩情畫意,本身就是一幅流動的畫卷。
醉白池:松江古城的千年舊夢
松江人民南路的醉白池,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朱之純的“谷陽園”。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曾在此揮毫潑墨,到了清代,園主顧大申仰慕白居易的灑脫閑適,便以“醉白”為園命名。園中那株歷經(jīng)三百載風(fēng)霜的古銀杏最為動人,尤其到了秋天,金黃的落葉紛飛,仿佛鋪就了一條通往時光深處的隧道。
內(nèi)園的盆景園堪稱一絕,精巧的盆景與雅致的漏窗相映成趣,方寸之間,竟?jié)饪s了千年的歲月流轉(zhuǎn)。醉白池對我們來說,早已超越了一座園林的意義,它更像是一部立體的史書,無聲地鐫刻著松江深厚的文化基因。
古猗園:南翔竹影中的文化印記
位于嘉定南翔的古猗園,名字取自《詩經(jīng)》“綠竹猗猗”,竹,便是這座園子的靈魂。明代竹刻名家朱三松的設(shè)計,賦予了竹子獨特的藝術(shù)生命。清代更名后,園內(nèi)逸野堂的楠木梁柱、臨水而筑的“不系舟”,無不彰顯著江南園林的婉約風(fēng)韻。
最令人感慨的是那座缺角亭——東北角缺失的磚石,默默銘記著1932年的國難,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和平的珍貴。作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和上海首座非遺主題公園,古猗園將竹文化的清雅與歷史的厚重,完美地交織在了一起。
豫園:黃浦江畔的“海上明珠”
黃浦區(qū)福佑路的豫園,是明代潘允端為讓父親安享晚年而建的“豫悅之園”。四百年滄桑,它已從私家園林躍升為上海乃至中國的文化地標(biāo)。三穗堂的恢宏大氣、萬花樓的精巧玲瓏、點春堂的典雅端莊,共同構(gòu)成了“奇秀甲江南”的盛景。園內(nèi)那株明代栽下的紫藤,纏綿了四百年,至今春日里依然花開如瀑。
2025年的豫園燈會以“山海奇豫記”為主題,用璀璨的光影講述著古老的中國故事,讓非遺文化在現(xiàn)代的舞臺上煥發(fā)出全新的光彩。
曲水園:青浦老城的“一文錢”傳奇
青浦公園路的曲水園,名字背后有個溫暖的故事。最初,它由當(dāng)?shù)匕傩彰咳司璩鲆晃腻X籌建而成,后來才借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的雅意更名為“曲水園”。凝和堂前,荷花池與假山相映成趣;得月軒里,陳列著青浦歷代名人的字畫墨寶。
它原是城隍廟的附屬園林,如今免費開放,成了市民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園中那座清代的石經(jīng)幢,靜靜矗立了百年,無聲地見證著青浦這座水鄉(xiāng)古城的變遷。
園林深處,藏著上海的靈魂
這五座園林,風(fēng)格各異,風(fēng)情萬種,卻都深諳江南園林的精髓——山水相依,建筑有情,文化有根。它們是上海彌足珍貴的“文化基因庫”,也是我們共同的精神棲息地。漫步其間,我們既能體驗“曲徑通幽處”的古典詩意,也能真切地觸摸到歷史的溫度。
進(jìn)入2025年,通過持續(xù)的修復(fù)保護(hù)、豐富的非遺活動和創(chuàng)新的數(shù)字展覽,這些古老的園林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jī)。在這里,我們指尖能觸摸到明代黃石的粗糲質(zhì)感,目光能欣賞到清代磚雕的細(xì)膩紋路。它們不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文化的豐碑,像一座座橋梁,悄然連接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下次你有空,不妨也去走走,細(xì)細(xì)品味,用心珍藏這份獨特的江南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