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大家在學攝影的時候,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那就是“攝影是一門減法的藝術(shù)”。說實話,這句話對于很多初學者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經(jīng)常在各種攝影課堂、教程中出現(xiàn);陌生的是,很少有人真正去理解這句話背后的深意,并能夠在拍攝中加以靈活運用。攝影做減法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說攝影的減法其實是一種選擇?又該如何在拍攝中中做到“有舍有得”?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說到攝影,就不得不提到繪畫,因為它們是殊途同源。繪畫是加法藝術(shù),從一張白紙開始,逐步添加線條、色彩、細節(jié),直到畫面完整。而攝影則恰恰相反。拍攝者面對的是一個紛繁雜亂的畫面,想要拍出有意境的畫面,就需要去選擇、去提煉、去舍棄。安塞爾·亞當斯曾說:“沒有什么比清晰地拍下一張雜亂的照片更糟糕了?!边@句話點明了攝影需要表達清晰的主題。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學會給攝影做“減法”:把一切干擾主題的元素剔除,只留下能夠表達主題的部分。
為什么在攝影里做減法如此重要呢?那是因為一張照片的畫面空間是有限的,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一個畫面中出現(xiàn)太多無關(guān)元素,就會影響主體。因此,拍攝的第一步,就要學會選擇,什么是該拍的,什么是不該拍的。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構(gòu)圖中。初學者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貪多”。面對一個好看的場景,恨不得把所有的景物都塞進鏡頭里,結(jié)果拍出來的畫面是什么都有,卻什么都不突出,畫面顯得雜亂無章,根本不知道拍的是什么。
因此在拍攝中需要通過這些方法來給畫面做減法。通過改變拍攝角度來避免不必要的雜物進入畫面;使用大光圈通過虛化背景來突出主體;使用長焦鏡頭來壓縮空間,從而達到精簡畫面的目的;適當留白,讓觀看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間。當然,在現(xiàn)實拍攝中,給攝影做減法的方法不止這些,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通過光的變化來做減法。就比如在拍攝人物時,通過光的明暗對比來突出人物,讓人物面部處于光照環(huán)境中,沒有被光照射到的背景就暗下來了,這樣自然而然的就突出了畫面里的人物主體。像這種光影減法,是最自然、最有效的拍攝技巧。
雖然很多人在這里看文章,感覺到攝影做減法并不難,只要在拍攝中把與拍攝主體無關(guān)的因素排除掉就可以了。但在實際拍攝中,卻常常差強人意,這當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于取舍,也就是“選擇”問題上。這其實也正是攝影做減法的精髓。因為選擇的背后是拍攝者對攝影語言的理解、對主題的把握以及對畫面美感的把握程度。為什么很多人拍不出好照片?不是技術(shù)不到位,而是“選擇”不到位——沒有明確的畫面主題意識,不懂得畫面因素的取舍。害怕漏掉某個精彩瞬間,結(jié)果什么都想要,最終什么都沒留下。一個好的拍攝者,是會做“減法”的高手。他們能在復(fù)雜場景中迅速判斷什么該拍、什么不該拍;能在拍攝瞬間決定曝光、光線、色調(diào)、構(gòu)圖如何影響主題的表達。因為他們知道,在攝影里,“選擇”,比拍攝本身更重要。
綜上所述,學會攝影的減法,就是要學會選擇。它需要時間、耐心和反復(fù)拍攝磨練。但當真正掌握這一點后,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張照片都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有意識、有主題、有表達的想法體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