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當年在中國美院求學時,常揣摩《書法報》所刊沃興華先生的臨帖專欄,筆墨間那股雄渾郁勃之氣,早已如碑石般鐫刻在我心底。那是遙遠的仰慕,也是無聲的指引。及至后來因“流行書風展”獲獎之機,方得以親近先生,從此常蒙教誨。先生待后輩,肝膽相照,言必中的,從不虛飾。那擲地有聲的叮嚀至今猶在耳畔:“趁年輕,多寫大字,多創(chuàng)作大作品!”先生常說,寫大字方能錘煉膽魄,放大格局,讓筆下的生命感在空間張力中激蕩,且書大字極需體力,年長則必氣力不濟。這何止是技法上的提點,分明是叩擊心靈、提振膽魄的箴言!
之后我調(diào)入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甫一到任,便迫不及待赴滬向先生報告并求得支持。不曾想,先生竟將已交付滬上出版社的一部書稿毅然索回,托付于我。這份沉甸甸的信任令我激動,也自此開啟了先生與湘美社的深厚書緣?!稄膭?chuàng)作到臨摹》《中國書法史》《書法技法新論》……一部部扛鼎之作次第付梓。翻閱先生書稿,字里行間常能體會他“入古出新”的執(zhí)著——他強調(diào)深入傳統(tǒng)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尋找個性表達的獨特語言,要敢于“破繭而出”。更難忘懷的是,先生慨允出任湘美版《書法練習指導》主編,先生的傾力支持,如春風化雨,澤被深遠。
先生一生,腕底波瀾壯闊,筆下開一代風氣。其書,于碑碣摩崖之蒼莽中汲取魂魄,在簡牘殘紙之天真里悟得生機,熔鑄古今,自出機杼,終成其郁勃奇崛、撼人心魄的獨特風骨。這正是先生畢生倡導的“碑帖融合”之路,他教導我們,要在金石碑版的厚重雄強與民間書法的靈動率意間,找到時代精神的共振點。其學,探幽索隱于書史長河,鉤深致遠于理論叢林,著述等身,皆為后學立下不可繞行的學術(shù)路標。
大約七八年前,由先生與抗美師、曾翔師提名的“當代中青年代表書家個案研究會”展覽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晚間齊聚冷柏青兄工作室歡聚,柏青有心,安排絲竹助興,我與陳勝凱兄分獻絲竹,沃師興起亦大笑操琴,眾皆歡愉。其時,始聞先生身體違和。此后數(shù)年,先生病情雖似平穩(wěn),諸生多不忍加以叨擾,心中總存一份“吉人天相”的祈望。直至去年從肖文飛兄處得知先生情況不佳的消息,心急如焚。十余位學生自發(fā)輪番赴滬探望、陪侍,奈何世事羈絆,終難久留。去年六月一日,我抵滬,得侍先生病榻兩日。其時先生清減甚多,然神思尚明,交流無礙。
仍記得給他刷遍那些他筆下的書法視頻時,沃師眼里閃動著孩子般純粹的歡喜;也記得在病房里那頓簡單卻無比珍貴的午餐;更記得他說書法史需要重新梳理,按書體分類研究……
今年五月二十七日,我赴上海參加全國第二屆小品展開幕式,隨即趕往東方醫(yī)院。先生已在ICU,師母本慮及探視不便,見我執(zhí)意懇請,終向醫(yī)院求得通融。身著密實的防護服,隨師母踏入那片寂靜。先生已意識模糊,我俯身耳畔低語,千言萬語凝噎于喉……卻見一滴清淚,緩緩自先生眼角滑落。前幾日師母微信告知先生再度搶救,我們只能屏息祈禱,祈愿上蒼眷顧。
今朝噩耗終至,長空星隕。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生之教,如墨入紙,深沁吾輩心髓。先生常言“書法貴在寫出真性情,表達真生命”,其言其行,莫不如此。
沃師,此際萬千悲思,難述萬一,唯愿您于彼岸墨香永沐,得大安息。您的字,您的書,您的教誨我們將永銘于心;您朝乾夕惕,上下求索、不教一日閑過,以及那“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的創(chuàng)作精神,將永在塵寰,照耀我們踽踽前行的筆墨長路。
沃興華(1955年5月—2025年7月16日)上海人,知名書法大家,中國書法教授、藝術(shù)理論研究者。生前任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
他在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1979年破格攻讀古文字學碩士并留校任教,1994年晉升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長期在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其研究涵蓋中國書法史、敦煌書法、金文書法等領(lǐng)域,提出“形式構(gòu)成”創(chuàng)作理論,強調(diào)書法形式與空間造型的關(guān)系。沃興華在學術(shù)成果方面成績斐然,截止2024年,共出版《中國書法全集?秦漢簡牘帛書》《書法技法通論》《書法創(chuàng)作論》《形勢衍》《從創(chuàng)作到臨摹》《敦煌書法研究》《金文書法》《碑版書法》《米芾書法研究》《書法問題》等三十余部專著。還主編了《義務(wù)教育三至六年級:書法練習指導 (實驗)》,參與編著《金文大字典》等 。曾主持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流行書風展,并在國內(nèi)外舉辦多次個人書法展。他既是學者,亦是書法界的“顛覆者”——以“形式構(gòu)成”理論挑戰(zhàn)千年書寫傳統(tǒng),在贊譽與爭議中重塑當代書法的美學疆界。
胡紫桂,自號古鐵,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美院湖南校友會會長,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中國標準草書社社員,一級美術(shù)師。曾獲首屆中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創(chuàng)作提名獎,首屆全國書法小作品大賽金獎等;策劃、主編書法美術(shù)類圖書數(shù)百余種,曾獲中國出版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政府出版獎、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