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
今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秋,立秋意味著炎熱的盛夏即將慢慢退去,涼爽的秋風會悄然而至?其實,立秋更要謹防“秋老虎”傷身。
因為立秋仍處于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還很難消散,民間也有“秋后一伏熱死人”的俗語。所以立秋后的這段時間,防暑仍然很重要。
我們在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些瓜類,比如絲瓜、冬瓜、西瓜,有利于清熱、利濕、消暑。同時,立秋后晝夜溫差也在逐漸變大,夜晚要適當減少空調使用,避免過分貪涼導致感冒,可以在早晚比較涼爽時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除此之外,這個時節(jié)更多的時候潮濕多雨,容易濕熱困脾,加上人們喜食寒涼,更容易傷了脾胃。所以立秋之后,需趁機好好調養(yǎng)脾胃,為日后秋冬進補打下基礎。
這里有2個簡單易學的健脾小方法,不妨試試看~
健脾祛濕四味豆?jié){
【做法】芡實、山藥、茯苓、蓮子等份,浸泡12個小時后打豆?jié){即可。
茯苓補脾止瀉、祛濕;蓮子補脾止瀉、養(yǎng)心安神;芡實被稱為“水中人參”,可以健脾益氣滲濕;山藥被稱為“脾胃第一補”,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四味食材搭配起來,有很好的健脾利濕之效。
健脾養(yǎng)胃陰陵泉穴+足三里穴
陰陵泉穴:是脾經(jīng)的主要穴位,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凹陷處,經(jīng)常按揉有助于改善脾虛。
足三里穴:是胃經(jīng)上的穴位,位于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的地方。經(jīng)常按揉可以調節(jié)胃的功能。
進入秋季,還要注意調心
中醫(yī)上有說“秋內應于肺,在志為悲(憂)”。就是說,夏秋之交,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開始減緩,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就會有內分泌紊亂的情況產(chǎn)生,最直接的就是容易“悲秋”,容易使人情緒低落。
這時候,可以試試每天按揉太沖穴,這個穴位位于足背上,第一、第二跖骨中間的后方凹陷處。
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有調暢情志的功能,而太沖穴是肝經(jīng)的原穴,經(jīng)常按揉就有助于調節(jié)情緒,保持好心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