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guān)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云南無量山山體綿延起伏,終年云霧繚繞,帶著一種特別神秘的氣息。
在無量山腳下,散落著一個個彝族村寨,世代居住在這里的村民們總是會在某一些時刻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
這種聲音就像是某種大型野獸的咆哮聲,但每次有人循著聲音尋找的時候卻總是空無一物,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這聲音是怎么來的。
時間一長各種傳說就在村子里面?zhèn)鏖_了,有人說山上住著一種非??膳碌纳?,叫“石蹦”。
而且每次只要“石蹦”一叫,附近就會出現(xiàn)成千上萬的動物們集結(jié)于周圍,就像是去找“石蹦”開會一樣。
當(dāng)?shù)赜泻芏啻迕裆仙讲伤幍臅r候都會在水邊聽到這種聲音,這聲音不僅詭異還聲大如牛,讓人聽著感覺毛骨悚然,只想趕緊離開這個地方。
為了能搞清楚“石蹦”究竟是什么生物,《地理·中國》攝制組的成員來到了無量山,他們找村民打聽了一下情況,決定晚上出發(fā)看看。
村民口中的“石蹦”非常神秘,想要找到它就一定要往水邊走,所以攝制組決定去附近的河邊碰碰運氣。
結(jié)果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家還真就看見了一群動物集結(jié)的情況,沒想到村民們說的竟然是真實存在的現(xiàn)象,專家們就更好奇了。
就這樣,一行人爬到了無量山的山頂,在一條小溪里面的石頭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正在移動的黑乎乎的身影。
大家仔細查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種動物的嘴巴上竟然長著尖尖的刺。
這時正好一陣低沉而響亮的“昂 —— 昂 ——”聲,從溪流的上游傳來。
這聲音就像是某些大型野獸在吼叫一樣,聲音還不小。
這時同行的村民趕緊說:就是這個嚇人的聲音!
而專家很快就認(rèn)出來,原來這是一種蟾類的聲音,因為這種蟾能夠總在水下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再加上溪流流水的聲音,聽上去就特別神秘。
溪水都是有深度的,不知道是什么情況的人自然是找不到什么在叫的。
所以這種聲音的主人才顯得有點“神出鬼沒”。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蟾叫聲這么瘆人呢?
?——【·神秘的蟾·】——?
這種神秘的生物叫做哀牢髭蟾,成體的體長一般在6-8厘米左右,不算特別龐大,但在蛙類中也屬于中等體型。
它背部的顏色是它的一大特色,多為深褐色或黑褐色,宛如披上了一件與巖石和腐葉融為一體的外衣。
這種獨特的色彩搭配是它天然的保護色,當(dāng)它靜靜地趴在溪邊的巖石上時,很難被天敵發(fā)現(xiàn),仿佛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了一體。
雄性個體在繁殖季節(jié)會生長出8-16根堅硬的黑色刺突,如同山羊的胡須般向上翹起,這些刺突不僅是雄性的第二性征,更是爭奪配偶和領(lǐng)地時的“武器”。
這也是“髭蟾”名稱的由來,“髭”即就是胡須的意思,這些尖刺就像是它的“胡須”,只不過是堅硬而鋒利的。
雌蟾的上唇緣則沒有這些角質(zhì)刺,這是區(qū)分雌雄哀牢髭蟾的重要特征。
它們的眼睛更是別具一格,瞳孔在強光下呈橫向梭形,弱光時則變?yōu)閳A形,虹膜上半部分呈黃綠色,下半部分為深褐色,在幽暗的溪谷中閃爍著神秘的光澤。
有人發(fā)現(xiàn)它的長相和《天龍八部》里面段譽吞下去的“莽牯朱蛤”特別像,就連描述也如出一轍,所以說它是原型也不為過。
作為典型的溪流棲息動物,哀牢髭蟾的生活習(xí)性充滿了對山區(qū)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智慧。
它們基本上就生活在海拔18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溪流中,尤其喜歡水流湍急、水質(zhì)清澈的石質(zhì)河床之類的地方。
白天,這些“隱士”多躲藏在巖石縫隙或枯木下方,憑借與環(huán)境高度一致的體色躲避天敵;
夜幕降臨后,它們才會悄然爬出隱蔽處,沿著溪流岸邊覓食。
其食譜涵蓋了鞘翅目昆蟲、蜈蚣、馬陸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偶爾也會捕食其他蛙類的幼體。
值得注意的是,哀牢髭蟾的蝌蚪與成體差異極大,黑色的蝌蚪體長可達5厘米,口部特化為吸盤狀,能牢牢吸附在湍急溪流中的巖石上,避免被水流沖走。
每到繁殖季節(jié),哀牢山的溪谷中便會回蕩著一種奇特的“昂昂”聲,乍聽之下如同野獸的低吼,充滿威懾力,不知情的人往往會被這聲音嚇一跳。
但實際上,這看似可怕的叫聲,卻是雄性哀牢髭蟾向雌性表達愛意的 “小情歌”。
與其他蛙類通過鳴囊發(fā)聲不同,哀牢髭蟾沒有明顯的鳴囊,它們的發(fā)聲方式更為特殊,是通過喉部肌肉的振動產(chǎn)生聲音。
這種“昂昂”聲頻率較低,傳播距離遠,能在嘈雜的溪流環(huán)境中穿透水聲,準(zhǔn)確傳遞給潛在的配偶。
雄性個體在鳴叫時,會選擇溪流中較為開闊的巖石作為“舞臺”,一邊發(fā)出低沉的叫聲,一邊展示自己嘴角的角質(zhì)刺,以此吸引雌性的注意并威懾競爭對手。
當(dāng)雌性被叫聲吸引靠近后,雄性會用前肢緊緊抱住雌性,完成繁殖過程。
這獨特的求偶方式,是哀牢髭蟾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繁殖策略,既適應(yīng)了環(huán)境,又保證了物種的延續(xù)。
哀牢髭蟾的分布范圍極為狹窄,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僅分布于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和無量山地區(qū)。
但由于其對棲息地的要求極為苛刻,只能在水質(zhì)未受污染、植被覆蓋率高的原始溪谷中生存,因此分布區(qū)域呈現(xiàn)出碎片化特征。
從珍貴程度來看,哀牢髭蟾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屬于瀕危物種。
為了保護這一珍稀物種,當(dāng)?shù)卣涂蒲袡C構(gòu)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開展人工繁育研究、加強棲息地監(jiān)測等。
哀牢髭蟾那獨特的“昂昂”情歌,不僅是大自然的奇妙饋贈,更是對人類保護行動的呼喚。
只有守護好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才能讓這深山中的“胡須精靈”繼續(xù)在溪谷中唱響屬于它們的生命之歌,讓這份獨特的自然遺產(chǎn)得以延續(xù)。
參考:
央視科教《地理中國|發(fā)出奇異叫聲的“石蹦”究竟是什么生物?》2018-6-27
極目新聞《段譽吞下的“莽牯朱蛤”可能是它》2024-11-2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