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千萬彩禮。”
這話從一位蒙著白紗、自稱“重內(nèi)在”的姑娘嘴里說出來時,連見慣風浪的“王婆”都愣住了,當場反問:“你是不是白日做夢?”
2025年8月5日,河南開封“王婆說媒”現(xiàn)場,一場原本接地氣的相親秀,硬是被演成了一場魔幻現(xiàn)實主義大戲。紗巾一蓋,身價一千萬——這不是選婿,這是拍賣會走錯片場了。
姑娘說,她要的不是錢,是“被珍惜”。她曾為前男友付出八年青春,最終卻被無情拋棄,所以現(xiàn)在,她要用一千萬的門檻,篩選出“真正懂她價值”的人。
好家伙,這邏輯閉環(huán)得比健身房的蛋白粉還嚴實:
“我值一千萬” → “你不給,就是不珍惜” → “不珍惜,就不配擁有我”。
聽起來像愛情宣言,細品,更像一場精心策劃的“情感勒索+流量變現(xiàn)”雙簧。
先別急著罵她“拜金”或“炒作”。我們得承認,這位姑娘至少做對了一件事——她誠實。
她沒說“我不在乎錢”,也沒哭訴“我只是想找個人過日子”。她直接掀了桌子:“明碼標價,童叟無欺?!?/strong>
可問題就出在這“價”上。一千萬彩禮,什么概念?
在北上廣深,夠買半套廁所;在三四線城市,能全款拿下一棟小樓;在王婆的相親現(xiàn)場?那簡直是外星人來地球征婚。
更魔幻的是,她說自己“看重內(nèi)在”,所以戴面紗防止“以貌取人”。可諷刺的是,她開價的底氣,恰恰來自“我長得像木婉清”——內(nèi)在沒被看見,外表卻成了議價資本。這不叫反物化,這叫“高級包裝下的自我商品化”。
有些地方,三金變五金,八萬八起步,十八萬八才算“有誠意”。原本象征祝福的“彩禮”,硬生生被炒成“贖身費”。
我們當然同情她八年的感情被辜負。八年,夠演完一部《甄嬛傳》來回三遍,夠一個男人從創(chuàng)業(yè)失敗到上市敲鐘。可問題是:用下一個男人的錢,去補償上一個男人的錯,這邏輯成立嗎?
這就像你被狗咬了,轉頭要求全世界的人都給你打狂犬疫苗——情感創(chuàng)傷需要療愈,不是變現(xiàn)。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這場“一千萬彩禮”鬧劇背后的社會情緒。
如今的婚戀市場,早已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彩禮之命,房車為媒”。
可吊詭的是,同一群人,一邊高喊“女性獨立”“反對物化”,一邊又在婚戀中把彩禮當成“自我價值”的計量單位。
你說她矛盾嗎?她說這是“底氣”。
你說她拜金嗎?她說這是“篩選”。
可問題是,當愛情需要“千萬級”門檻來證明真心,那這真心,還能叫真心嗎?
更滑稽的是,網(wǎng)友的反應兩極分化:
有人怒斥她是“流量乞丐”,借王婆翻紅;
有人同情她是“情傷未愈”,用金錢筑墻;
還有山西網(wǎng)友犀利點評:“同居八年,跟三婚有啥區(qū)別?現(xiàn)在要一千萬接盤,你是招婿還是招商?”
浙江網(wǎng)友更絕:“這姑娘跑錯地方了,該去靈隱寺許愿,別來人間湊熱鬧?!?/p>
最清醒的,或許是那位山東網(wǎng)友:“沒熱度,這就是個笑話?!?br/>一句話道破天機——她不是真來相親的,她是來“行為藝術”的。
她知道王婆火,知道短視頻快,知道“一千萬”三個字能炸穿算法。于是,她輕輕一開口,全網(wǎng)嘩然,熱搜承包,流量到賬。
可代價呢?
是無數(shù)本就為彩禮發(fā)愁的年輕人,看到這條新聞后更加絕望:“連普通相親都敢要一千萬,我這輩子是不是別結婚了?”
是本已扭曲的婚戀觀,又被狠狠推了一把,滑向更深的物質泥潭。
我們當然不該網(wǎng)暴她。她有權做夢,有權標價,有權在鏡頭前說“我值一千萬”。
但社會也有權追問:
當愛情可以明碼標價,婚姻還能剩下幾分純粹?
當“被珍惜”需要用千萬彩禮來證明,人心還剩多少溫度?
當一場相親變成流量狂歡,我們到底是看客,還是共謀?
最后想說:
真正的“被珍惜”,不是看對方愿不愿意砸一千萬,而是看他愿不愿意在你感冒時煮一碗姜湯,愿不愿意在你加班時留一盞燈,愿不愿意在歲月漫長里,始終牽住你的手。
一千萬買不來這些。
能買的,只是一場喧囂過后,更加空虛的夜晚。
所以姑娘,如果你真在尋找愛情——
摘下面紗可以,但請也放下那張“一千萬”的價目表。
因為真愛,從不在報價單上,而在煙火人間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