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深秋的南陽,一場抗癌明星交流會上,60 多歲的馬阿姨站在臺上,聲音洪亮地分享著自己的故事。臺下沒人能看出,這個能跳廣場舞、每天接送孫女的老人,曾被醫(yī)生斷言 "最多活半年"。
時光倒回 2007 年那個夏天,胃疼得吃不下飯的馬阿姨,在縣醫(yī)院拿到胃藥時,順口跟當護士的侄女提了句:"胸上有個疙瘩,總來回轉。" 就是這個隨口的提醒,掀開了命運的巨浪。
侄女拉著她做了乳腺檢查,醫(yī)生單獨跟侄女聊了很久,臉色凝重。后來的活檢報告像一張判決書:乳腺癌。家人瞞著她,只說 "乳腺增生,小手術"。直到術后從麻醉中醒來,看著胸前被繃帶緊緊纏繞的樣子,再想起單位電話里那句 "咋不去北京大醫(yī)院",馬阿姨心里打了個寒顫。趁家人不在,她翻出了藏起來的檢查單 ——"7/10 淋巴轉移",那行字像冰錐扎進心里。
2008 年的放化療成了煉獄。5 次化療、30 次放療后,她的頭發(fā)掉得精光,喉嚨腫痛到只能喝流食。同小區(qū)的癌友拉著她去了鄭州希福中醫(yī)腫瘤醫(yī)院,那時的她面色蠟黃,上兩層樓就喘得直不起腰,整夜睜著眼睛等天亮。喝了段時間中藥,乏力感慢慢退了,便秘好了,她竟能走四五公里路,還回去上班了。"當時覺得病好了,就停了藥。" 馬阿姨后來總說,這是她最后悔的決定。
2010 年春節(jié)剛過,右肋突然傳來鉆心的疼,檢查單上 "骨轉移" 三個字,把她打回絕望里。再次化療才一個半月,白細胞和血小板掉得像坐了滑梯。醫(yī)生拿著化驗單嚴肅地說:"明天血小板再上不來,可能要得血癌。" 這句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走投無路時,她撥通了袁希福院長的電話。"別化療了,來我這調(diào)理。" 袁院長的話像道微光。辦理出院時,不知情的醫(yī)生還在旁邊念叨:"你丈夫不給你治了?" 馬阿姨沒辯解,拉著丈夫的手走出了醫(yī)院。
一個多月后復診,馬阿姨能正常吃飯了,血常規(guī)各項指標回了正常線,只是膝蓋還有點發(fā)軟。到了 9 月,她已經(jīng)能像常人一樣生活,這次她記牢了教訓,春秋兩季堅持鞏固喝中藥。
2011 年退休后,馬阿姨的日子過得比年輕人還充實:早上送孫女上學,下午去公園跳廣場舞,周末跟著老姐妹們逛菜市場。2018 年結腸炎讓她三個月瘦了 15 斤,去希福醫(yī)院調(diào)藥時,復查單上 "未見明顯異常" 的字樣,讓她踏實了不少。
站在 2024 年的分享會上,馬阿姨笑著說:"本來想把最新的檢查單帶來,昨晚忙忘了,不過各項指標都正常。" 她對著臺下的癌友們揮揮手,眼里閃著光:"真不是癌癥治不好,放寬心、好好吃飯、按時調(diào)理,啥坎兒都能邁過去。"
從被宣判 "只剩半年" 到如今走過 14 年,馬阿姨的故事里,藏著的不只是抗癌的奇跡,更是一個普通人在絕境里,用堅韌和智慧掙來的、熱氣騰騰的尋常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