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風月同天|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余星話|周日 · 天象預報
翻譯:賀玉影
校對:牧夫校對組
編排:陳宏宇
后臺:朱宸宇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pollo-11-brought-a-message-of-peace-to-the-moon-but-neil-and-buzz-almost-forgot-to-leave-it-behind-112851?_x_tr_sl=auto&_x_tr_tl=zh-CN&_x_tr_hl=zh-CNResearch shows path toward protocells on Saturn's moon Titan
“你袖子里那個小包呢?搞定沒?”人類登月的著名發(fā)言里當然是沒有這一句的,而且奧爾德林宇航服肩部下方口袋里的小包裹里也沒有阿波羅11號任務的關鍵內(nèi)容。那個小包裹里是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物品,單純?yōu)榱讼笳骱图o念的目的被特意遺留在月球。
阿波羅15號的宇航員斯科特和歐文在月球上留下了上圖的紀念牌,以紀念14名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和蘇聯(lián)宇航員,那個小小的人形物體代表的是那些犧牲的宇航員。 圖源:NASA
月球上有一百多個人類遺址
你可能會很吃驚,月球上人造物的不完全名錄用單行距打印都會超過20頁。月球上有超過一百個地點存在人類活動的證據(jù)。這些地點包含來自歐洲空間局、日本、印度、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的物品。這些地點不僅包含正在進行的實驗,還保存著無價的數(shù)據(jù)。舉個例子,工程師們希望能通過分析這些材料確定它們在持續(xù)暴露于月球上較高的輻射水平后會怎么樣。除了科學設備、機器人著陸器和其他為減輕返程負擔而留下的物體外,還有一些物品是紀念性和致敬性的。
但或許最重要的是,這些多樣化的物體及其在月球表面的位置,本身就能揭示人類在月球上歷史的真實故事。這是一部編年史,它頌揚了人類歷史上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工程師和飛行員的堅持與熱情,他們一直支持著人類努力“擺脫地球的束縛”并抵達星辰的壯舉。
我不是歷史學家,我是一名太空律師,致力于制定保護太空中的歷史文物和遺址所需的法律。我共同創(chuàng)立了“為全人類的月球”(For All Moonkind),這是全球唯一一家致力于保護外層空間人類遺產(chǎn)的組織,旨在確??脊艑W家、歷史學家、科學家和游客有機會從我們的過去中汲取寶貴的教訓。
和平的信息
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奧爾德林和他的月球漫步者同伴尼爾·阿姆斯特朗選擇佩戴阿波羅1號的臂章前往月球。這一選擇是為了紀念在阿波羅指令艙和服務艙首次測試中因火災喪生的宇航員懷特、格里索姆和查菲。他們還決定紀念他們的蘇聯(lián)對手,隨身攜帶了兩枚蘇聯(lián)勛章,以紀念1967年在聯(lián)盟1號飛船中喪生的宇航員科馬羅夫和1968年在飛機事故中喪生的加加林——他是首位環(huán)繞地球軌道飛行的人類。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深知,即便美國和蘇聯(lián)在登月上互不相讓,成功卻屬于所有的人。
阿波羅1號的臂章,圓環(huán)中繡著“阿波羅1號”和三名宇航員的名字“懷特、格里索姆、查菲” 。圖源:NASA
同時他們還攜帶了一小根金橄欖枝——全球認同的和平象征——以及一枚約合五角錢美元硬幣大小的硅膠圓盤。這枚圓盤上以微型文字刻有來自美國總統(tǒng)的、還有當時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潘恩邀請到的其他73個國家的領導人的留言。這些留言旨在留存在月球上以供后世傳閱,內(nèi)容充滿深情、自豪與祝賀之情。有些留言講述了本國的民族遺產(chǎn),有些則贊揚了三位宇航員將自己綁在火箭上、飛向未知領域的勇氣。從阿富汗到贊比亞,這些留言有一個共同主題:和平。
上圖展示了阿波羅11號帶上月球的金色橄欖枝的復制品。橄欖枝是傳統(tǒng)的和平象征。這枚橄欖枝長度約15厘米,由阿姆斯特朗攜帶并放在了月球。圖源:apolloexplorer.co.uk
這是阿波羅11號登月艙上的不銹鋼紀念牌的復制品,原件被固定在阿波羅11號登月艙下降段起落架支柱上的梯子上,在飛行過程中被一層薄薄的不銹鋼板覆蓋。它也被留在了月球。上面除了“這是人類首次踏足月球/公元1969年7月/我們以和平的名義為全人類而來”的大字外,下面小字是阿波羅11號的三名宇航員和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簽名。圖源:NASA
感動阿姆斯特朗的留言
據(jù)阿姆斯特朗的傳記作者詹姆斯·漢森透露,在所有的月球留言中,阿姆斯特朗有三條最喜歡的:哥斯達黎加總統(tǒng)希望登月能為“提升人類福祉帶來新機遇”。比利時國王始終“深知我們在宇宙中可能面臨的任務所肩負的責任,同時也深知地球上仍需完成的任務,以便為人類帶來更多的正義與幸?!?。最后,科特迪瓦總統(tǒng)請求首批登月的人類使者“轉向我們的地球,并大聲呼喊:從那里俯瞰,困擾人類的問題是多么微不足道”。
我個人認為墨西哥總統(tǒng)的講話頗具遠見。他指出:“1492年,美洲大陸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地理格局和人類歷史的進程。如今,對地外空間的探索——連同其伴隨的未知領域——正在重塑我們的視角并提升我們的認知范式?!彼M一步提醒,人類向太空遷移將伴隨“一項新的、影響深遠的責任”。
譯者注:當時還是冷戰(zhàn)時期,但時任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尼古拉·波德戈爾內(nèi)也有致辭:
“蘇聯(lián)人民衷心祝賀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愿全世界的人民團結一心,運用科技力量推進人類福祉,實現(xiàn)持久和平?!?/p>
而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留言則是:
“這是一個不分國界、超越時代的壯舉。在我們登陸月球之際,我謹代表全體美國人民,向全球人民傳達我們的友誼與善意。愿這次太空之旅,成為人類文明邁向和平與光明未來的共同里程碑。”
留在月球的硅膠圓盤。該圓盤本身較為脆弱,由宇航員置于鋁制密封艙內(nèi)運輸,并將在月球表面保持密封狀態(tài),其上文字有些信息是手寫的,有些是機打的,它們被縮小了200倍,雖肉眼不可見,但可通過顯微鏡清晰辨認。今天圓盤仍留在月球表面,被密封在一個鋁制膠囊中。留言的內(nèi)容請參見https://www.forallmoonkind.org/moonkind-mission/messages-of-peace/ (英文網(wǎng)頁)圖源:NASA
感人時刻,被人遺忘?
太空歷史學家塔希爾·拉赫曼(Tahir Rehman)寫了一本獲獎著作,詳細講述了“和平留言”的完整故事。他回憶稱,阿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差點忘記在月球表面留下圓盤等紀念物。事實上,根據(jù)NASA的錄音和文字記錄,直到“月球漫步者”們爬回飛船準備返回地球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在最后一刻,奧爾德林將這塊圓盤從梯子上扔下,它一聲不響地落進月球表面的風化層中。進入艙內(nèi)后,阿姆斯特朗確認“刻有信息的圓盤已按計劃放置在月球表面”。
忙碌的宇航員差點忘記留下圓盤也沒什么奇怪的,畢竟,他們正忙于成為首批踏上月球的人類。我覺得奇怪的地方,是近年關于阿波羅11號最受歡迎的兩部電影《登月第一人》和《阿波羅11號》,都沒有提到這張圓盤、及那些充滿希望與情感的留言。
在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曾同心慶祝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成就。在這場慶典中,我們的各國領導人關注的是我們對和平的共同渴望。這是人類為登月付出努力所得到的啟示。在我看來,這是我們必須銘記的歷史。同為人類這個物種,我們有責任以和平的方式共同探索太空。
讓我們不要忘記,也不要放棄過去的教訓。從保護月球上的人類遺址開始。希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能夠再現(xiàn)阿波羅11號留在月球的善意。
本文作者:Michelle L.D. Hanlon
美國國家航天學會(National Space Society)主席、《空間法雜志》的主編、“為全人類月球”(For All Moonkind, Inc.)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該公司是全球唯一專注于保護外層空間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非營利組織。在此職位上,她對美國2020年底簽署的《太空法案:保護人類遺產(chǎn)的一小步》("One Small Step to Protect Human Heritage" Act)的制定起到了關鍵作用。這部法案的主要內(nèi)容是保護阿波羅登月任務留下的月球遺產(chǎn),避免對這些歷史遺址造成破壞。?
責任編輯:郭皓存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眾號:astronomycn
流星在星系之前
在仙女座星系前方的那道綠色光帶是什么?是一顆流星。2016 年,在英仙座流星雨高峰期附近,一顆來自遙遠太空的小石子正好從我們銀河系遙遠的伴星系——仙女座星系前方劃過。這顆小流星僅用了一瞬間就穿過了這片 10 度的視野。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這顆流星多次閃耀,劇烈減速。綠色的光芒至少部分是由流星氣體在蒸發(fā)時發(fā)出的光造成的。盡管曝光時間是為捕捉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而設定的,但拍攝到的流星軌跡方向似乎更符合幾周前達到峰值的南天雙子座δ流星雨。巧合的是,英仙座流星雨將于下周達到峰值,不過今年的流星將不得不與近乎滿月的明亮天空競爭。
圖片版權及鳴謝:Fritz Helmut Hemmerich
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