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
滑稽
看到財政部前幾日公布六起隱性債務問責典型案例,牛鄉(xiāng)長險些笑出了聲。
時值8月,麥田早已收割完畢,他的收成還算可以,「好過顆粒無收」。
上半年大旱,很多麥田直接絕收。
但牛鄉(xiāng)長的這塊地背陰,竟然還結穗了。
牛鄉(xiāng)長至少有兩件事值得開心:
辭去鄉(xiāng)長職務,改任閑差人大主席團主席。
麥田有收成。
如果算上這次財政部的通報,還有了第三件開心的事:原來大家都一樣。
中國人就是這樣,大家都倒霉,就不算倒霉了。
財政部總共通報了六起債務案例,其中有兩起是牛鄉(xiāng)長關心的,事涉「高標準農田」,占比1/3。
而這正是讓牛鄉(xiāng)長抓狂幾年的項目。
第一起是發(fā)生在東北沈陽遼中區(qū) 。2023年3月,高標準農田建設公司向農發(fā)行貸款5.2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遼中區(qū)政府承諾償還,形成新增隱性債務。
第二起發(fā)生在老區(qū)山東,德州陵城區(qū)政府于2023年6月同意由德州旺農農業(yè)投資有限公司以「融資代建」方式,實施應由財政資金保障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形成新增隱性債務1.45億元。
之所以現在公開查處,我覺得跟大批高標準農田事實上拋荒相關。
尤其是引發(fā)全網哄笑的「水稻上山,很受農民歡迎」項目,是其中的佼佼者。
牛鄉(xiāng)長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是農業(yè)鄉(xiāng),沒什么工業(yè),勉強完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但各縣長就難過關了,去年還通報過一起高標準農田的弄虛作假事件。
2023年12月,通渭縣為確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耕地保護目標任務,縣政府組織自然資源、林草及有關鄉(xiāng)鎮(zhèn)等單位,召開會議,決定對退耕還林范圍內已成林的樹木修剪枝杈,降低樹木郁閉度,對林下地表進行翻耕,以達到林糧間作狀態(tài)。
通渭位于天下最干旱的區(qū)域、「隴中之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你可以想像這地方種樹成林得有多難。
在某種程度上,我不但同情,甚至還覺得他真是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擔當的縣長。
他們在既要「兩山理論」和又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之間勉力尋求平衡。
當然,最后還是執(zhí)政能力太差翻了車,被火眼金睛的上級發(fā)現。
縣長日子難過,牛鄉(xiāng)長自然也一樣。但他的難處在于,高標準農田建成后,不準拋荒,必須種上莊稼。
這可怎么辦呢?
結婚證可以逼著領了,但是男女們都像余則成和翠萍那樣只搖床不上床,怎么也長不出莊稼啊。
大家都知道,如果種地有錢賺,誰還愿意背井離鄉(xiāng)進城打工啊。
為了應付考核,牛鄉(xiāng)長只好自己上陣,掏錢雇了倆老農,不管有沒有收成,就一個要求:地里長了莊稼,領導檢查時好看就行。
2023年。
2024年……
才兩茬,牛鄉(xiāng)長就撐不住了。現在工資發(fā)放也不及時,一年化肥種子加務工費加起來兩三萬,老婆孩子就有意見。
更重要的是,時間一長,當地鄉(xiāng)民知道了內情,一路過那些地塊就指指點點,弄得牛鄉(xiāng)長像被發(fā)配的錯誤干部,成中別人口中的笑料。
那些官場上的同僚,也時不時拿這個當笑話。
更有些不憤的,還往田里扔石子,相當于打了牛鄉(xiāng)長一頓。
牛鄉(xiāng)長是我中學同學,算半個婆羅門子弟,從小人極豪爽,不計較,江湖口碑甚 好。對于體制內的東西,也算看得開。
去年底,他一氣之下提了「退二線」的報告。
雖然他只有48歲。
當今年的麥子成熟時,他已經是「無官一身輕」的鄉(xiāng)人大主席了。
在升官這條桿子上,往上看全是屁股,除了廳官有個醫(yī)療小紅本的獎賞,其他全是看屁股;向下全是笑臉,但你未必敢收下他們的笑臉。
那日深夜與一位正處級干部小酒,我說,人在官場,得審時度勢思危、思變、思退,不能學公牛一個勁往前沖。
十年前,我已經建議一些體制內的朋友學1949年后處理地下黨的方法:降級安排(可不升不降,升職易出事)、控制使用(非敏感崗位,甚至去事業(yè)、國企)、就地消化(留在本地照顧好妻兒)、逐步消化(妻兒盡量往外送)。
牛鄉(xiāng)長算是踐行了「控制使用」這一條。
但沒學好黨史的李佩霞書記,就違背了這個原則,果然出事了。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整理了1200部家庭相冊,發(fā)現旺族多出自讀書人、紳士、企業(yè)家、地主,少數平民子弟則通過讀書、從軍、創(chuàng)業(yè)改變命運。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jié)節(jié)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如果沒有記憶,家就是個空殼。
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xù)文明和創(chuàng)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編輯部系列,點擊關注
為什么從南宋起,浙江人既會讀書又會做生意?家風傳播的脈絡,無法想像!我參與的這本書,上線當月就登上浙江省好書榜: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