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詢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不少媽媽愛孩子遠遠超過了愛自己。
母愛雖說偉大,但過度愛孩子而忘了關注和關愛自己的媽媽,只會陷入跟孩子的情緒糾纏,并不能托舉孩子和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
01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是一個十項全能的角色:
催孩子學習是媽媽,愛嘮叨的也是媽媽;
忍不住發(fā)脾氣的是媽媽,干活最多,操心最多的也是媽媽;
從早忙到晚,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操碎心的也是媽媽。
對孩子用了幾乎100分的力,還嫌給孩子的不夠。
生怕孩子餓著,渴著,怕孩子心情不好,怕孩子不夠努力,將來沒有一個好前途。
可是,很悲催的是100分的媽媽,很辛苦,但并沒有什么用,反而會加速自我的焦慮,投射給孩子更多壓力。
孩子養(yǎng)得好,說是基因好,天生就懂事。
孩子養(yǎng)不好,都是媽媽慣得,都是媽媽沒有教育好。
為何媽媽嘔心瀝血,吃苦受累,明明把自己都燃燒盡了,還是沒能讓孩子滿意,孩子還是叛逆和厭學。
媽媽也要反思一個問題:
是不是因為養(yǎng)育孩子,而把自己弄丟了?是不是一想為了這個家好,為了孩子好,而忘了對自己慈悲一點。
媽媽為了全家,為了孩子,無限的透支自己,最終是心塞了,身體出問題了,而孩子還不懂感恩,跟媽媽對著干。
即便媽媽再怎么愛孩子,也不要忘記先愛自己,先讓自己有一桶水,再給孩子一瓢水。
而不是明明自己只有一瓢水,拼命也要給孩子湊一桶水,這樣只會把自己整垮。
02
在答疑家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強調(diào)一個觀點:
60分媽媽已經(jīng)足夠好。
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給孩子的愛只需要付出60分就夠了,剩下的40分一定一定要記得回饋自己啊。
該躺平時躺平,該休息時休息,該偷懶時偷懶,該狠心時狠心。
不要總做一個嘴硬心軟的紙老虎,而要做一個嘴軟心硬的真老虎。
無關原則的事,不要嘮叨,不要干預,不要累死自己也要把所有的事都包攬。
事關原則的事,話說軟一點,但該不同意一定不同意,該不幫忙一定不幫忙。
留點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去修復,去回血,去讓自己盡可能的舒適一點,舒心一心。
躺平不是自私,擺爛也不是不負責,而是留一點精力給自己。
不給孩子做那么多,不嘮叨那么狠,不千方百計想著對孩子好,也不想著怎么讓厭學的孩子趕緊學習。
退回到自己的位置,把孩子的命運交還孩子。
讓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插手和事無巨細的包辦,不要總想把孩子伺候那么好。
也不要總想著一點苦都不舍得讓孩子吃。
媽媽為孩子拼命撐下的一片歲月靜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得愈發(fā)脆弱。
終歸,孩子的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學習和生活都要自我負責。
不然,在媽媽的庇護下,只會養(yǎng)出一個又懶又吃不了苦還心比天高的孩子。
媽媽的狠心不包辦,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獨立,更快適應生存模式下的自洽與自我和解。
03
見過很多家長和媽媽,有了孩子后,幾乎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除了工作,全世界都是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對自己湊合再湊合,完全不關注自己的情緒與生活,只圍著孩子的悲喜而悲喜。
付出越多,越容易傷感和落差。
尤其是在孩子厭學和青春期叛逆之時,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媽媽的心。
孩子但凡有一點情緒波動和心情不好,媽媽先吃不好睡不著,情緒先崩潰了。
孩子但凡有一點需求,媽媽就會舍命去滿足。
喂得太好,喂得太飽的孩子,把媽媽所有的愛都當成了理所當然,當媽媽略微有點抱怨時或不讓孩子滿意時,孩子就跟媽媽對著干。
用最難聽的話來傷媽媽的心,輕易就打敗了媽媽愛孩子的心理防線。
為什么孩子能三言兩語就將媽媽傷得遍體鱗傷呢?
無非是因為媽媽太愛孩子了,為孩子付出太多,太在乎孩子,所以才會受傷和難過。
只有當媽媽學會愛自己,對孩子孩子不愛到失去自我時,不把孩子照顧呵護那么事無巨細,只有讓孩子適當吃點苦頭,他們才能自我成長和自我負責。
媽媽克制對孩子的愛,不那么用力過猛,孩子才有空間反思和重啟,才能學會自我承擔和自我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