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平津戰(zhàn)役結束后,四野政委羅榮桓因身體原因并未跟隨大軍南下,不過他仍然時刻關注著部隊的動向,許多信息他都會第一時間去了解,如有不合理之處便會及時溝通。
在衡寶戰(zhàn)役期間,有一封請示電報直接打到了羅榮桓處,是46軍軍長詹才芳發(fā)出,提議讓剛剛率部起義的羅湘出任46軍137師副政委。
羅湘是羅榮桓的親弟弟,兩人在大革命時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此后再沒有見過??吹竭@熟悉的名字和勇敢的義舉,羅榮桓自然高興,但這任命安排,卻讓他感覺不妥。
隨即他在電報上批示“羅湘不夠資格,先去學習”,親手斷絕弟弟的“高官”之路。
一、哥哥紅軍,弟弟國軍
羅家是衡東的名門望族,家里有兄弟姐妹八個,羅榮桓排行第五,羅湘則是比他小三歲的六弟。
少年時期的羅榮桓思想就非常進步,考入青島大學后多次領導愛國學生運動,尤其是在反對日資企業(yè)的罷工罷課中,他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帶領同學們反抗軍閥的殘酷鎮(zhèn)壓。
但也因為此事,羅榮桓被重點針對,不得已離開了青島。1926年他輾轉到達上海,見到了上海學聯的負責人侯紹裘。
侯紹裘也聽說過羅榮桓是青大學生愛國運動的風云人物,就極力推薦他去黃埔軍校,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讓他入讀。
這倒不是吹噓,侯紹裘還有一層身份是中共江浙區(qū)委書記和國民黨江蘇省黨部負責人,有直接舉薦的權利??梢哉f此時只要羅榮桓點頭,就能成為黃埔學生。
但羅思考后婉拒了,他認為自己應該走別的路,接著就推薦了自己的弟弟羅湘,也是一名青年才俊。不久羅湘去往廣州,成為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
救國之路是一步步探索出來的,此時的羅榮桓還未加入共產黨,讓弟弟去考黃埔也是多尋找一下可能的機會。
這次推薦之后,羅榮桓返鄉(xiāng)開展農民運動,同年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而羅湘在黃埔畢業(yè)后留在國民革命軍中,兩兄弟基本斷絕了聯絡。
直到1929年,羅榮桓在閩西指揮作戰(zhàn),才得知對面的國軍中有一個就是自己的弟弟羅湘。這個消息讓他既喜又驚,連忙修書一封先寄回衡東家中,再轉交給弟弟。
信的內容大體就是國民黨在與人民為敵、與紅軍為敵,這樣的隊伍不值得待下去,奉勸弟弟早日脫離,哪怕不來投奔革命,回家務農也比現在好。
其中還有這樣一句國民黨“無紳不劣,有土皆豪”,羅湘看后不敢保存,很快就燒掉了。并且他也沒聽哥哥的話,仍繼續(xù)留在國軍當中。
不過羅湘為人還是比較正直的,他不愿去巴結拍馬,也沒有行賄受賂。如此清流,在國軍當中很難“進步”,從中多年都只是一個排長。
二、幡然醒悟,帶隊起義
1945年抗戰(zhàn)結束后,羅湘生出脫離軍隊的想法,次年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更讓他下定了決心。直屬上級對他還是不錯,批準他轉業(yè),羅湘得以回到衡山鐵路局當了一名科長。
本來他還是準備好好為父老鄉(xiāng)親們做點實事的,可上任后發(fā)現各級都非常腐敗,沒有背景什么都干不成,這讓他心灰意冷,1948年時辭去一切職務回到家里。
此時已是解放戰(zhàn)爭后期,當地官員都在拼命撈錢,羅湘終于意識到當初哥哥的選擇有多么正確,于是他決定做些事情來彌補。
為反抗欺壓,羅湘利用家中的影響力,迅速拉起了一支游擊隊,自保的同時也跟反動武裝作戰(zhàn)。
因為熟悉地形和國軍的戰(zhàn)術,羅湘的部隊非但沒有被消滅,還持續(xù)在擴大,到1949年時他麾下人馬已有8000余,槍有上千條,甚至還有迫擊炮。
國民黨的精力都放在正面戰(zhàn)場,羅湘也很識趣地沒有主動去攻城略地,雙方的默契持續(xù)到了1949年夏,此時四野大軍來了。
羅湘聽說五哥所在的隊伍南下,立馬帶著8000多人起義,隨后他們配合46軍解放衡山、衡陽,在戰(zhàn)役中立下不小的功勞。
46軍軍長詹才芳聽說羅湘的身份后有些驚訝,想要將羅湘的部隊編入137師,并讓羅湘出任師副政委。
而羅帥看到電報后,只認可第一條,支持地方部隊改編,不過一定要加強思想教育,讓起義人員認識到解放軍的人民的隊伍。
但他覺得直接讓弟弟當副師級干部很不妥,對身邊人說了句:羅湘連黨員都不是,怎么可以當副政委?回電詹才芳時也表示:羅湘不夠資格,要先去學習,改造思想,工作的事情以后再說。就這樣,弟弟的高官之路被哥哥給斷了。
三、家風甚嚴,絕不徇私
羅湘之后進入軍政大學學習,結業(yè)分配到了河南工作,后來出任過河南省政協委員。對此,羅湘對哥哥還是有點意見的。
但,這就是羅榮桓的正直作風,他不僅對弟弟如此,對所有家人都是如此,他一直教育孩子“憑自己本事吃飯,絕不能依靠父輩”。
孩子在北京讀書時,羅榮桓絕不讓家里的汽車去接送。有次放學晚了,家里司機開著車去把孩子接回家,羅榮桓得知后把家里所有人都召集到一次,語重心長地說:
汽車是組織批給我的,它屬于組織而不屬于我私人,它是給我在工作上用的,不是給孩子上學放學用的,孩子平時已經享受太多組織的照顧了,如果再不自覺收斂,只會害了自己。
這件事對孩子的觸動很大,長子羅東進后來也有一次放學晚沒趕上最后一趟公交,就步行一個多小時回家,讓羅榮桓非常欣慰。
羅榮桓本人自抗戰(zhàn)后期開始就有很嚴重的腎病,但他為了能多給革命做貢獻,始終不愿意休息。
即便56年主動辭去總政主任及總干部長等職后,依然會拖著病體去湖南、廣東、福建等地視察,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
1961年,羅榮桓的病情已經很嚴重,醫(yī)生建議他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里離開工作崗位,完全休息。他自嘲道:我是個不會休息的人,在娛樂方面也沒有什么愛好,這是一個缺點,年輕人可不要學我。
1963年12月,羅榮桓的身體支撐不住了,多次陷入昏迷,蘇醒過來之后,他躺在床上交代后事,對妻子林月琴說:“我死后,國家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你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p>
然后又對孩子們說:“我一生選擇了革命的道路,沒有什么遺產留給你們,爸爸就留給你們一句話:永遠干革命!”
12月16日,羅榮桓病逝,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想的是“公”,一位偉大的革命者?。?/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