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男籃亞洲杯四分之一決賽,澳大利亞84:60戰(zhàn)勝菲律賓。
一,澳大利亞來到亞洲,對于亞洲籃球舊秩序就是純粹的顛覆。
三場亞洲杯小組賽,澳大利亞凈勝77分,而且手下敗將韓國黎巴嫩在四分之一決賽資格賽中全部大比分戰(zhàn)勝關(guān)島日本打進八強,相比中國男隊的B組對手的全部掛掉,澳大利亞的A組三連勝明顯更有含金量。
無獨有偶,D組第一新西蘭和第二三名中國臺北和菲律賓的同樣同時殺進八強,讓人在感慨鯰魚效應之后,也不由得開始反思澳新入亞對于亞洲籃球的沖擊。
2017年,在10年多的籌劃之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正式加入亞洲,亞籃聯(lián)接受澳新,一方面是商業(yè)上的覬覦,另一方面確實想提升亞洲籃球的水平。
但是非常遺憾,因為籃球運動的特殊性,澳大利亞足球在亞洲的磕磕絆絆完全沒有在籃球發(fā)生,澳大利亞籃球很快就用統(tǒng)治級別的碾壓完成了對于亞洲籃球舊秩序的顛覆,哪怕他們派出二隊三隊,依舊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亞籃聯(lián)苦苦期待的反羊群效應,完全變成真正失控的引進有害物種,還是買一送一。
于是,中韓日伊這些亞洲強隊,不得不整日為了一個奧運資格低三下四,如果沒有國際籃聯(lián)的歸化運動,亞洲籃球舊霸主們幾乎永無出頭之日。
二,毫無懸念的輕取之后,澳大利亞的全勝奪冠再次成為極大概率。
雖然沒有大牌球星,但是這支澳大利亞男籃依舊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籃球的全部特征:除了大中鋒,每個人都能傳能搶能突能投,他們利用超強的身體素質(zhì)模糊鋒衛(wèi)的打法,其實比一味依賴小快靈的日本韓國中國臺北明顯更有殺傷性。
更要命的是,主力與替補之間的微小差距,使澳大利亞能夠真正做到十人輪轉(zhuǎn),僅此一點,整個亞洲就無人能夠撼動。
比賽一開場,澳大利亞便在進攻端火力全開,而且用高壓防守讓菲律賓的進攻啞火,首節(jié)將分差拉大到兩位數(shù),第二節(jié)很快拉大到20分。
哪怕下半場的菲律賓已經(jīng)極盡堅韌,一切依舊于事無補,雙方的差距就是鴻溝。
理所當然的輕取之后,澳大利亞打進四強,繼續(xù)著2017年亞洲杯開始的全勝紀錄,亞洲籃球繼續(xù)被降維打擊。
而對于亞洲杯的曾經(jīng)王者中國來說,現(xiàn)在就考慮決賽對手毫無意義,他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得韓國沒有脾氣,然后靜待新西蘭黎巴嫩的二虎相爭。
只不過因為許老英雄對于阿拉基的提前報廢,中國男籃先拿新西蘭這個澳洲老二找找感覺,已經(jīng)成為了極大概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