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
“你到底想要什么?”
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常常貫穿我們?nèi)松牟煌A段,帶來迷茫、掙扎,也指引著覺醒與成長。就像電影《浪浪山小妖怪》里那四個想成為“取經(jīng)四人組”的小妖怪,也像在不同人生路口徘徊的你我。
回想我的18歲,可以輕松說出“生命是一場體驗”;
24歲離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決定也算干脆。
但到了28歲辭去高校工作時,卻經(jīng)歷了漫長的糾結(jié)。至今記得同事的話:“去嘗試也好,等你有了家庭有了小孩,就很難做出這個決定了?!?/p>
這句話背后,是對選擇背后“承擔”的清醒認知。
職場成長四階段:覺醒之旅
而昨晚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我強烈推薦給每一位身處迷茫的年輕人。
因為它精準地刻畫了現(xiàn)代年輕人尋找自我的四個側(cè)影:
1
小豬妖:沒背景沒人脈,“考公”三年未上岸,只想成為媽媽的驕傲(追求認可與價值)。
2
猩猩怪:因過往經(jīng)歷對陌生人充滿恐懼,是典型的“社恐i人”(安全感與信任危機)。
3
黃鼠狼精:超話癆,用喋喋不休掩蓋內(nèi)心的不安,試圖融入(渴望連接與歸屬)。
4
蛤蟆精:大廠底層“社畜”,在安穩(wěn)中逐漸模糊了初心(舒適區(qū)與價值迷失)。
他們的故事,映射著我們尋找自我的四個心理階段:
01
|第一階段:模仿與嘗試——“我不
知道我是誰,先學著別人做”
初入“江湖”,四小妖對強大的“取經(jīng)四人組”充滿向往。不知道“我是誰”?那就先“扮演”他們!從衣著、武器到做派,全盤模仿,力求“像樣”。
心理映射:這像極了初入職場的我們。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與人際,內(nèi)心忐忑。怎么辦?觀察前輩、模仿同事的行為模式,把自己暫時“藏”在別人的影子后面,目標是“不出錯”、“被接納”。這是自我同一性探索的起點——通過模仿來學習規(guī)則,尋找定位。
02
|第二階段:適應與成就感——
“扮演別人,好像也不錯”
靠著模仿,四小妖成功應對了“雙狗洞”,幫村民趕跑了老鼠精。成就感油然而生!雖然扮演的是他人,但這種被認可的感覺是真實的、愉悅的。
心理映射:職場新人在模仿中逐漸上手,得到了一些肯定和表揚。工作變得熟悉,內(nèi)心開始適應,甚至享受這份“融入”帶來的安全感。模仿帶來了初步的成功體驗,但也可能讓我們暫時忽略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
03
|第三階段:沖擊與幻滅——
“模仿失效了,我該怎么辦?”
當強大的黃眉怪出現(xiàn),一切美好瞬間崩塌。小妖們面臨殘酷選擇:同流合污吃唐僧肉,還是被打回原形?模仿得來的“鎧甲”在真正的危機前不堪一擊。他們被迫直面內(nèi)心:大猩猩堅決不從,黃鼠狼選擇逃離,豬妖和蛤蟆精則猶豫著留下。
心理映射:工作或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重大挑戰(zhàn):可能是職業(yè)瓶頸、轉(zhuǎn)型壓力、價值觀沖突,或是突如其來的變故(如跳槽、背鍋、重大決策)。這時,單純的模仿和順從失效了。外在的穩(wěn)定被打破,我們被迫從舒適區(qū)中走出來,開始深刻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適合我的嗎?” 這是價值沖突最激烈的時刻,也是自我覺醒的契機。
04
|第四階段:覺醒與重生——“我
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要什么!”
大猩猩那聲石破天驚的吶喊:“我是齊天大圣!”,完成了從模仿者到自我認同者的終極蛻變。這聲源自心底的宣告,震撼并喚醒了伙伴:
黃鼠狼轉(zhuǎn)身歸來,面對恐懼;豬妖放下了“為家人帶回唐僧肉”的執(zhí)念,遵從本心;蛤蟆精也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了童男童女。
當豬妖使出那“一輩子只能用一次”的大招,喊出“就是這個時候!”時,我淚流滿面。
那一刻,“想要”超越了“害怕”和“安全”的算計,達到了某種“無我”的純粹狀態(tài)。
因為他終于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誰,以及此刻最想要守護的是什么。
生命體驗的回響:
時間流逝,答案漸明
在我的職業(yè)生涯團體輔導中,我常問:“你想要什么?” 答案往往是“穩(wěn)定、高薪、發(fā)展、好關(guān)系…” 面面俱到。這時,我會追問:“如果只能選一個,此時此刻,你最想要什么?”
瞬間,空氣變得凝重?;锇閭兊纳袂檎J真起來,目光聚焦,內(nèi)心開始真正的權(quán)衡與篩選。最終,一個更清晰、更核心的答案緩緩浮現(xiàn)——那是經(jīng)過內(nèi)心沖突后,沉淀下來的價值優(yōu)先序。
18歲的“生命是體驗”是輕盈的宣言;
24歲的離職決定帶著初生牛犢的果敢;
28歲離開高校,那份糾結(jié)與同事的忠告,讓我體會到選擇的重量與承擔的必然。
如今在機構(gòu)工作兩年,物理時間相同,但生命的密度與體驗的豐富度卻天差地別。無數(shù)次開車回家路上,那個問題反復叩響:“這是我要的生活嗎?這是我想要的事業(yè)嗎?” 而當車頭拐進車庫的瞬間,心底總有一個清晰的聲音回應:“是的。”
有時,恰恰是更艱難的環(huán)境,更能逼問出我們內(nèi)心最深的渴望——或者至少,明確地知道“不要什么”。
從模仿到覺醒,從迷茫到清晰,這場關(guān)于“我是誰”的旅程,本身就是生命最珍貴的體驗。
每一次勇敢的叩問,每一次真心的選擇,都在塑造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