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綁架寧繡繡,要價5000大洋,這合理嗎?
先說結論,合理,也不合理。
要價5000大洋是合理的。
這個數(shù)據(jù)來自原著《繾綣與決絕》,并非某些網(wǎng)友說的是明星亂改的。
杜大鼻子特意在寧繡繡大喜之日綁架,因為一旦黃花大閨女在山上過夜,婆家就不要了。
原著中稱這種綁架叫快票,要價高,來錢快。
值得一提的是,快票的成功率高,合情合理。
心理學上有個最小利益原則,在人際關系中,維持親密關系利益最小的一方,則會擁有更多的權力。
簡單講,誰更不在乎,誰更容易擁有主導權。????
這一原則能充分解釋寧繡繡被綁架后,寧家的困境。
對寧家來說,綁架寧繡繡,關乎寧家的家族聲譽和費家的聯(lián)姻。
一旦寧繡繡在山上過夜,費家會取消婚約,而寧家也失去與豪門聯(lián)姻的機會。
中國人講究臉面,然而,臉是自己掙的,面子是別人的給的。
如果寧學祥不救自己的親閨女,那么他就很丟臉。
只要寧學祥交贖金,那么他就可以保住寧繡繡的聲譽和清白身,費家表示會掏出200大洋,也能看出費家能接受被贖回來的寧繡繡。
土匪要價5000大洋,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寧家的沉沒成本極高。
相比之下,土匪的沉沒成本幾乎為零,他們的風險僅僅在于行動失敗的可能性,他們與天牛廟的武裝已經(jīng)建立和平共處的關系,因此被報復的可能性極低。
更重要的是,土匪知道寧學祥能拿得起。
原著中提到,寧學祥家的現(xiàn)錢,再賣上一百多畝地,就能湊足5000大洋。
而寧家有六七百畝地。
關于一畝地是多少錢,原著中也有分析。
費左氏要買寧學瑞家的地,一畝地報價18元,這是最高價。寧學祥壓低價格,用196塊大洋買了寧學瑞家十四畝一分三厘地。一畝地的價格是13.87元。
我們就按15元一畝地的價格來折算,結合寧家現(xiàn)金和賣一百多畝地才能湊夠5000元,那么寧學祥家的現(xiàn)金區(qū)間是2000元~3500元。
在1927年的山東中部農(nóng)村,這筆錢確實不低,但也不是無法想象的天文數(shù)字。
魯迅在1927年的月薪,年收入已經(jīng)達到3700元了。平均月薪是308元。當然,魯迅是極少數(shù)能拿到高薪的頂流知識分子。我們不能將其套到寧學祥身上。
但是,我們也能從賣一百多畝地就能湊夠錢的細節(jié)看出,杜大鼻子是經(jīng)過背調才給出的數(shù)據(jù),寧學祥是能輕松拿出5000大洋的。
劇中提到寧學祥有七百多畝地,可見5000大洋并不會損傷寧家的根基。
至少寧學祥依舊能保留從祖宗手里繼承下來的五百畝地,他賣地救女也就沒有對不起列祖列宗的心理負擔。
然而,杜大鼻子只會算經(jīng)濟賬,卻沒有算清寧學祥的心理賬。
他明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寧家有個“輩輩不發(fā)長子”的詛咒。
寧家還有這么一個怪事:輩輩不發(fā)長子。哪一輩上分家也是長子分得多,但過著過著老大就趕不上他的弟弟,不是早亡就是窮下去。所以,長子這一支就像漏水的管子,不知不覺就讓寧家的家產(chǎn)減了下去。到了宣統(tǒng)二年,寧家的長房又一次分家時,身為長子的寧學祥雖比他的弟弟多分三成的家產(chǎn),但也就只有地五頃、牛五犋了。
因為有這個詛咒的存在,杜大鼻子的要價就不合理了。
很多人看過《生萬物》就罵寧學祥貪財沒良心。
然而,寧學祥卻有不救親生女兒的底氣。第2集20分鐘處,寧學祥說土地是祖宗基業(yè),不能賣。
寧學祥不是個好爹,但他自信自己是個孝子賢孫。
據(jù)學者翟學偉考證,“孝最初的含義是事親,是家庭父子結構和上尊祖先,下親子孫的必然結果?!?/p>
”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p>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已經(jīng)成為腐朽的價值觀,然而在幾千年來,它是國人的集體潛意識。
為什么要有后代?
根源就是中國人有極高的崇祖情結。
說一個扎心的事實,婚姻更像是崇祖的必然。
《禮記》曰過:“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
婚姻目的,一是祭祀祖先,二是延續(xù)血脈。瞿同祖在《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說過,就重要性而言,祭祀祖先似乎比延續(xù)血脈更大。
無違是孝的標準之一,兒子對父親無違,父親對祖先無違,崇祖情結是孝的根脈。
這就是寧學祥一直說為了祖宗家業(yè),賣地就等于拆家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輩輩不發(fā)長子的詛咒,強化了寧學祥的恐懼。
他是寧家的長子,能分到更多的土地,任何削弱祖業(yè)的舉動,都會讓他生出愧對先人的情緒。
而寧學祥寧愿犧牲女兒,也不要賣地的勇氣,本身就是對孝子賢孫身份的恪守。
寧負眼前骨肉,不負地下祖宗,這是在呼應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主流倫理。
當代觀眾無法理解寧學祥,是因為中國的倫理已經(jīng)從祖宗中心制向子代中心制轉變。
因此,我們看到寧繡繡被綁架,第一反應是哪怕傾家蕩產(chǎn)也要救,因為我們接受的現(xiàn)代倫理觀認為子代是現(xiàn)代家庭的軸心。
然而,寧學祥是傳統(tǒng)倫理的堅守者,他并不覺得親生女兒值得他賣地。
杜大鼻子看清了寧家的財產(chǎn),卻看不透寧學祥的孝心。
而我們同情寧繡繡,同樣看不透寧學祥犧牲女兒,也不賣地的底氣。
我們終究是時代的產(chǎn)物,給出的判斷,也很難超越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