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繼續(xù)和大家聊聊毛主席那些珍貴的書信手稿。這次,我們要一起欣賞的是毛主席在1950年12月29日寫給周世釗(字惇元)的一封信。這封信啊,比起其他的信來,算是比較長的了,整整用了三頁稿紙。而且,它還是豎排版的,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下面,我就給大家展示一下這三張實拍照片,讓大家先睹為快。
這封信的整體布局確實體現(xiàn)了毛主席在書法上的精心設(shè)計。他沒有隨意書寫,而是將每個字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使得整封信既緊湊又舒展。每個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品,既不擁擠也不松散,這種巧妙的布局讓人在視覺上感受到和諧之美。
在筆畫形態(tài)上,毛主席的書法以其獨特的風(fēng)格而聞名。在這封信中,他的筆畫既剛勁有力又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條活靈活現(xiàn)的小龍,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比如在寫“橫”時,他能恰到好處地控制筆鋒,使橫畫既平直又有變化;在寫“豎”時,他能保持筆力穩(wěn)健,使豎畫挺拔有力。這種筆畫形態(tài)的獨特之處,讓毛主席的書法充滿了生命力和動感。
至于筆法和墨法,這也是書法中不可忽視的要素。在這封信中,毛主席的筆法和墨法同樣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他能根據(jù)不同字形和筆畫走勢靈活調(diào)整筆鋒和墨色。在寫筆畫多的字時,他會適當(dāng)加重墨色,使字看起來更飽滿;在寫筆畫少的字時,他會巧妙運用墨色的濃淡變化,使字看起來更靈動。
這兩個字,非常統(tǒng)一,也非常協(xié)調(diào),其中,“武”字的兩個橫筆,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第一個比較短小一些,而第二個橫筆,不僅長度長,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橫筆,的收筆上,那種蠶頭燕尾的表現(xiàn),更加突出,給人一種無限遐想。動感十足!
而一個臥鉤的書寫,將這種氣勢直接拉滿,同時,我們也看到,最后一個點筆,還采用了形式的筆意書寫,更加靈動。
這封信中的字確實展現(xiàn)了毛主席書法的精細(xì)和特色。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幾個字的寫法特點。
首先是“惇”字。毛主席在寫這個字時,顯然下了一番功夫。他先用濃墨寫出了左邊的“享”字部分,墨色飽滿,然后再用淡墨輕盈地描繪出右邊的“屯”字部分,這種墨色上的對比和變化,讓整個字顯得立體而生動。在寫“享”字時,他還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和呼應(yīng),使得字的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和穩(wěn)定。
再來看“囑”字。毛主席在書寫這個字時,運用了多種筆法技巧。他先用中鋒寫出了左邊的“口”字部分,筆力集中,然后再用側(cè)鋒寫出了右邊的“屬”字部分,筆法上的這種轉(zhuǎn)換和變化,增加了字的動感。在寫“屬”字時,他還特別注意筆畫的輕重緩急和起承轉(zhuǎn)合,使得結(jié)構(gòu)更加完整。
至于“不知”這兩個字,毛主席在書寫時特別注重筆畫的連貫性和流暢性。他用輕盈的筆觸寫出了“不”字的筆畫,然后再用濃重的筆觸寫出了“知”字的筆畫,這種筆畫上的對比和變化,讓整個詞組顯得生動有趣。同時,他在寫這兩個字時,還特別注意字形的方正和勻稱,使得整個詞組在視覺上更加和諧統(tǒng)一。
最后,我們來看看“長沙”兩個字。這兩個字在書寫時,毛主席同樣運用了多種筆法技巧。他首先用中鋒寫出了“長”字的筆畫,然后再用側(cè)鋒寫出了“沙”字的筆畫。這種筆法上的轉(zhuǎn)換和變化,不僅增加了整個詞組的動感,也使得整個詞組看起來更加富有韻味。同時,他在寫這兩個字的時候,還特別注重了字形的挺拔和舒展,使得整個詞組在視覺上更加挺拔有力、舒展自如。
而最讓人興奮的是,這兩個字,竟然還是采用了隸書的行書題寫的,這也是非常難得一見的,我們曾經(jīng)見到過的題字,要么是楷書,要么是行書,而這種隸書題名,也是第一次見到,你呢?
而這兩個字,寫的非常大氣,也充滿了渾厚之感,尤其是筆墨上,給人一種非常雄渾的感覺,也彰顯了傳統(tǒng)書法的厚重,并且這兩個字,文化氣非常足,也足以看出,這位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 對書法也是有著深入的學(xué)習(xí)研究的,否則不會寫的如此有水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