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會”還未開始,俄方這邊先有了大動作,其研發(fā)多年的“末日導彈”即將試射,日期“恰巧”選在了普京和特朗普會晤前。
據(jù)參考消息報道,有跡象表明,俄羅斯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即將試射,俄總統(tǒng)普京曾親自為這款導彈“背書”,強調了該導彈的威力、射程、突防能力前所未有,西方沒有防御這種武器的手段。俄方特意趕在美俄元首會晤前,公布這種大威力武器的新進展,讓即將到來的“普特會”,還沒開場就彌漫著濃重的火藥味。
【俄羅斯的核動力導彈一直非常神秘】
俄軍“末日導彈”亮相,主要針對美國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俄方的這款“末日導彈”,最大的威懾對象就是美國,尤其是該導彈的突防能力,簡直是專為針對美國的“薩德”、“愛國者”等反導系統(tǒng)設計。
“海燕”最讓西方忌憚的,是它理論上“無限延伸”的射程和近乎“無規(guī)律”的飛行軌跡。
一般來說,傳統(tǒng)反導系統(tǒng)依賴的是對導彈軌跡的預判:比如洲際彈道導彈的拋物線彈道、巡航導彈的固定航路,這些都能通過雷達監(jiān)測和計算提前部署攔截。
但“海燕”的核動力裝置讓它能長時間續(xù)航,飛行路線可以隨意調整:從北極上空繞開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雷達網,貼著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溜進太平洋,再折返直撲美國西海岸;或者干脆一頭扎進墨西哥灣,沿著美國南部防御最薄弱的邊境線“溜”進本土。
【該導彈的突防能力讓西方忌憚】
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能力,讓美國花了幾十年構建的反導體系成了“擺設”——畢竟雷達屏幕上突然多出一條繞地球半圈的飛行軌跡,誰能反應得過來?
更關鍵的是,“海燕”不是普通的“大殺器”,而是俄羅斯“二次核反擊”的核心手段。
一旦美俄爆發(fā)沖突,哪怕俄本土的戰(zhàn)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基地被先發(fā)制人摧毀,“海燕”也能依托核動力長期潛伏在空中,等待指令對美國本土發(fā)動報復性打擊。
這種“打不垮的反擊能力”,對西方來說是種心理威懾——它意味著俄羅斯即便在經濟封鎖、常規(guī)軍力下滑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對美國的“致命威懾”。
不過,這款被俄方寄予厚望的導彈,研發(fā)過程并不順利,最嚴重的一次試射失敗造成了巨大爆炸,造成俄聯(lián)邦原子能署的5名員工死亡。
選擇在此時進行該導彈的試射,很大概率是俄方認為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反映出俄羅斯在極端困難下,依然推進戰(zhàn)略武器研發(fā)的可怕決心和能力。
【該導彈曾在試射過程中發(fā)生事故】
普特會前夕,俄方“秀肌肉”
除了驗證裝備本身的性能外,普京選擇此刻試射,顯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借此對美“秀肌肉”,釋放一種政治信號。
首先,盡管特朗普是對俄方態(tài)度最“友好”的美國總統(tǒng),但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恒的利益,特朗普近期對普京放出了“二級制裁”的狠話,明顯不耐煩了。
普京這一試射,就是在對此做出回應,希望美方能在談判桌上客氣點,不然大家都承受不了后果,這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特朗普:俄羅斯不是可以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其次,俄方此舉還可能意在敲打歐洲,制造分裂,導彈試射的新地島離挪威僅約900公里,對于該導彈試射的動靜,歐洲國家感受最深。
眾所周知,歐洲現(xiàn)在為了援烏,內部吵得不可開交,匈牙利之類的國家早就煩透了,俄羅斯在歐洲家門口秀“核肌肉”,就是在放大這種焦慮,目標也很明確:進一步撕裂西方陣營,讓歐洲內部反戰(zhàn)、厭戰(zhàn)的聲音更大,給美歐關系埋釘子。
根據(jù)公開信息顯示,俄方目前在?;饐栴}上的態(tài)度是堅定的,并沒有打算交出占領土地的打算,換言之,想要達成停火,烏克蘭必須承認丟掉的那四塊地。
試射“海燕”,就是給這個條件加上的“核背書”,意思非常直白:這就是俄方的決心和底氣,領土問題,沒得談。
從這個角度來看,“海燕”的試射步表明,俄羅斯不會在核心利益上妥協(xié),尤其是在核威懾能力仍然有效的情況下。
不過這樣一來,美俄這場談判,似乎注定很難有什么實質性的結果了。
【美俄的這場談判,恐怕很難有實質性進展】
“普特會”籌備已久,很可能“雷聲大雨點小”
指望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的會晤,能帶來和平曙光?恐怕過于樂觀了,這場會晤從根子上就問題纏身。
一方面,俄羅斯要的是“勝利果實固化”,核心就是烏克蘭永久承認失去的領土(克里米亞+烏東四州甚至更多),確保自身戰(zhàn)略安全(阻止北約東擴),解除制裁,普京試射導彈、提出強硬條件,都是奔著這個終極目標去的。
另一方面,美國要的是“緩兵之計”,據(jù)美媒透露的信息來看,其拋出的方案充滿了含糊其辭的說法,所謂的“?;稹笔桥R時的還是永久的?“領土變更”怎么變?解除制裁?西方剛把凍結的幾百億俄資產轉手給了烏克蘭,這賬怎么算?
最關鍵的是,美國絕口不提北約東擴這個俄羅斯的“心腹大患”,也沒承諾停止軍援烏克蘭。
【特朗普也陷入了兩難】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在國內被“通俄”陰云籠罩了多年,如果他真在阿拉斯加對普京做出重大讓步,尤其是在領土問題上,只會被國內反對黨瘋狂攻擊,但他又對選民承諾過要“結束戰(zhàn)爭”,這讓他陷入兩難:強硬則談崩,妥協(xié)則自傷。
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場在阿拉斯加的會晤,更像是兩個核大國在懸崖邊的試探性對話,可能會談出一些技術性的東西,但涉及到領土、安全架構、制裁解除這些核心利益,雙方立場如同鋼鐵般堅硬,且背道而馳。
指望一次會晤就能?;鹬箲?zhàn),無異于癡人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