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古巷藏著一座沒有招牌的書屋。
75歲的程奶奶正用特殊方式延續(xù)兒子的書香夢。
三層老宅里堆滿近萬斤藏書,從汪曾祺到弗洛伊德應(yīng)有盡有。 "沈充藏書,全場半價"的紙條是唯一的標(biāo)識。 今年三月兒子離世后,老人開始整理這些精神遺產(chǎn)。
她拒絕高價出售:"要找真正愛書的人"。 浴缸里都碼著絕版書籍,二樓風(fēng)扇吱呀轉(zhuǎn)著等知音。
社區(qū)工作人員透露驚人細(xì)節(jié)——有位顧客清晨七點就來蹲守。 更讓人動容的是老人的計劃:賣書所得全用來買鋼琴捐給老年大學(xué)。 "老伴搞音樂,兒子愛文學(xué),我想把這份熱愛傳下去。
" 短短三天賣出3000元的顧客不在少數(shù)。 但爭議隨之而來:如此珍貴的藏書是否該進(jìn)圖書館?
有學(xué)者估算,其中孤本市場價可能超原價十倍。
老人卻堅持半價原則:"錢夠買琴就行"。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有超2000噸私人藏書因繼承問題被賤賣。
程奶奶的浴缸書架,意外成了文化傳承的溫暖注腳。 "讓書流動起來比鎖在屋里強",鄰居這句話道出真諦。 您覺得私人藏書最好的歸宿是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