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月,廣州公交集團剛?cè)∠?9條線路,隔了10天又停了5條,公告上“客流不足、運營虧損”的字眼格外刺眼。
而蘇州公交則更令人唏噓,2024年營收剛過2億,成本卻飆到28億,拿了財政補貼還虧4864萬。
此外,全國多地的公交都已經(jīng)在關(guān)停邊緣掙扎,曾經(jīng)承載著城市煙火氣的公交車,真的要慢慢消失了嗎?
客運站
公交的“生存危機”肉眼可見
廣州的公交“砍線潮”不是個例,2024年末,北京公交運營線路從1285條減到1261條,24條線路悄然退出,2023年河北保定更直接,因為財政沒了補貼,多條公交直接暫停。
這些曾經(jīng)的“出行命脈”,如今成了“虧損包袱”。
從數(shù)據(jù)上看,公交的“沒落”是挺直觀的,2015年起,城市公交客流量就以每年2.8%的速度往下掉,2020到2022年更是斷崖式下跌,2022年的客運量連2014年高峰時的一半都不到。
以前早晚高峰,公交車門得靠乘客推才能關(guān)上,現(xiàn)在很多站點成了“擺設(shè)”,半天沒一個人上下車,司機師傅只能開著空車跑全程。
坐公交車的人正在變少
連年虧損更是壓垮公交的“最后一根稻草”,2024年成都公交集團營收11.23億元,看著不少,可凈虧損還是破了億,達1.08億元,蘇州公交更慘,營業(yè)成本是營收的12倍多,即便有財政補貼,最后還是虧了4864萬。
有些小地方的公交公司更難,不僅發(fā)不出工資,個別司機師傅為了保住崗位,甚至要自己貼錢加油,曾經(jīng)讓人羨慕的“鐵飯碗”,如今成了“燙手山芋”。
這一連串的關(guān)停、虧損,讓不少人疑惑,曾經(jīng)和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公交車,怎么突然就“活不下去”了?
坐公交車的人正在變少
公交為啥“活不下去”?
公交走到今天這步,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三記“重拳”打在了痛點上,第一記,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行方式被搶”,現(xiàn)在大家出門的選擇太多了,誰還愿意擠公交?
公安部2024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私家車保有量已達2.9億輛,平均每4個人就有1輛。
開私家車出門,想走就走不用等班次,還能避開公交的擁堵路線,尤其是節(jié)假日,哪怕高速堵車,很多人也寧愿自駕,不愿在悶熱的公交里熬時間。
網(wǎng)約車是很方便的
網(wǎng)約車更方便,手機點一下,幾分鐘車就到,服務(wù)好還能拼車省錢,年輕人出門幾乎首選它。
還有電動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從家到地鐵站、從公司到菜市場,騎電動車10分鐘搞定,比等公交快多了。
這三類出行方式一夾擊,公交的客流自然被分走大半。
街頭的電動車越來越多
除了出行方式被替代之外,還有就是“財政補貼縮水”,以前公交虧損,有政府補貼兜底,可現(xiàn)在財政的錢要花在更“剛需”的地方。
教育要補、醫(yī)療要保、養(yǎng)老要顧,這些領(lǐng)域的需求更緊迫,公交就慢慢退出了補貼“第一梯隊”。
比如西安2024年的公交補貼,就比2023年減少了15%,補貼一減,運營壓力立馬就上來了。
有些經(jīng)濟薄弱的地方更直接,干脆取消了公交補貼,結(jié)果就是“全城公交停運”,居民出行瞬間成了難題。
公交車停運
此外,運營成本飆升也是一大難題,公交運營不是只花油錢,還有一大筆開支要扛。
2024年國內(nèi)公交單位里程成本達5.7元,可票款收入僅3.2元,每跑1公里就虧2.5元。
燃料價格這些年漲漲跌跌,始終在高位,一輛新能源公交車要幾十萬,加上日常維護、電池更換,又是一筆大開銷。
客運站的空車
還有人工成本,司機、調(diào)度員、維修師傅的工資要發(fā),某中部城市公交公司測算,人工成本占了總運營成本的60%。
收入沒漲多少,成本卻年年漲,公交公司自然入不敷出。
這三方面壓力疊加,公交行業(yè)的日子越來越難,想要活下去,只能自己想辦法“破局”。
公交車
絕境自救!公交玩出“新花樣”,這些操作太亮眼
面對危機,不少城市的公交企業(yè)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打破“只載客”的固有思維,搞起了“跨界創(chuàng)新”,有些操作還真讓人眼前一亮。
南京公交就走出了一條“公交+快遞”的新路,還建成了全國首個“公交+快遞”深度合作模式。
白天公交正常載客,晚上收班后,閑置的車輛和線路就派上了用場,工作人員把快遞裝上車,沿著固定線路送到60個站點,再由快遞員取件配送。
南京公交+快遞
以前從南京六合區(qū)寄快遞到主城區(qū),要第二天才能到,現(xiàn)在靠公交帶貨,2.5小時就能送達,速度快還能降低物流成本。
這種模式既利用了閑置資源,又多了一筆收入,南京公交負責(zé)人說,“目前這條線的快遞業(yè)務(wù),每月能幫公司多賺幾十萬,雖然不多,但也是救命錢”。
鄭州公交則把目光放在了“閑置場地”上,和順豐合作搞起了物流,鄭州公交有不少老舊的修理車間,平時用得少,就改造成了快遞分揀場地。
鄭州公交和順豐的合作
目前規(guī)劃了38處合作場地,佛崗站已經(jīng)改造完成投入使用,每天能分揀上萬件快遞,對公交公司來說,閑置場地活了起來,還能收租金,對順豐來說,分揀場地離居民區(qū)近,能提高末端配送效率,雙方一拍即合。
這種“資源復(fù)用”的思路,也被其他城市借鑒,比如杭州公交就在部分站點設(shè)了無人超市,乘客等車時能買東西,公交公司也多了份營收。
這些自救嘗試證明,公交不是只能“靠補貼活”,只要找對方向,就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公交+快遞
結(jié)語
回過頭看,從曾經(jīng)擠滿人的公交,到如今“白天拉客晚上拉貨”的自救,公交行業(yè)的困境,其實是城市交通升級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陣痛。
它不該只服務(wù)于快節(jié)奏的通勤,更要接住那些依賴它的老人、學(xué)生、偏遠地區(qū)居民,它也不該只靠財政“輸血”,更要靠創(chuàng)新“造血”,找到公益與盈利的平衡點。
白天拉客、晚上拉貨的日子或許只是過渡,但這份“活下去”的努力,已經(jīng)讓我們看到了公交行業(yè)的新希望。
未來的城市里,公交車或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隨處可見、人人必坐”,但它一定會以更靈活、更精準(zhǔn)的方式,繼續(xù)陪伴在我們身邊,成為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那一環(huán)。
信息來源:十字路口的客運站|40年武漢傅家坡客運站關(guān)停,老牌車站何去何從
澎湃新聞 2024-11-16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客運站,真的要消失了嗎?
發(fā)布日期:2024-10-29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