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五場得分上雙,這放在CBA也算一張硬通貨,何況這是在亞洲杯的賽場上完成的,20歲的王俊杰硬是把“菜鳥打成了鋒線大腿,這一幕既讓人驚喜,也讓人心頭一緊——因為這背后直指一個現(xiàn)實:張鎮(zhèn)麟的國家隊主力位置,可能真要保不住了。
先說比賽,面對新西蘭,王俊杰14分6籃板2助攻,聽起來不算炸裂數(shù)據(jù),但關(guān)鍵在于效率和存在感,三分、空切、搶板,他幾乎每一次出現(xiàn)都帶著“剛剛好的效果,這不是刷分,這是把自己嵌進了球隊體系里,更像是那種老派鋒線的影子,站位準,心態(tài)穩(wěn),能攻能守,打得比資歷豐富的隊友還老練。
要知道,王俊杰本來是因為張鎮(zhèn)麟傷退才被遞補進名單的,當時外界普遍覺得他就是來見見世面,打個醬油,結(jié)果呢,前五場場場上雙,命中率62.2%,三分55.6%,這效率在國際賽場簡直是開掛水平,你說巧不巧,原本的“臨時工硬生生把“正式工比下去了。
反過來看張鎮(zhèn)麟,他在國家隊的高光畫面還停留在那次飛身暴扣和幾場硬仗的火力輸出,但最近幾年,無論是傷病還是狀態(tài)起伏,他的穩(wěn)定性已經(jīng)打了折扣,最典型的一幕就是某次投丟關(guān)鍵球后抱頭蹲地,那種失落感讓人心疼,但在國家隊層面,這意味著不夠穩(wěn),不夠硬。
鋒線競爭向來殘酷,曾凡博的潛力還在,朱俊龍的韌勁也足夠,加上王俊杰的橫空出世,這個位置一夜之間熱鬧了起來,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國家隊主帥在排兵布陣時,真的還有理由把主力交給張鎮(zhèn)麟嗎,這恐怕得打個問號。
當然,張鎮(zhèn)麟不是沒有機會,他的身體條件仍然是頂級,他的突破和沖擊力依舊是中國男籃短時間內(nèi)難以替代的武器,但問題在于,國家隊需要的不是偶爾的亮點,而是持續(xù)的穩(wěn)定輸出,現(xiàn)在的王俊杰正好把這塊短板補上了,他的走位、投射和冷靜程度,恰好是球隊最缺的。
從輿論角度看,王俊杰的崛起讓球迷直呼驚喜,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這是“打工仔上位記,而張鎮(zhèn)麟?yún)s被推到風口浪尖,有人替他抱不平,覺得他是因傷才退賽,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有人直白表示,競技體育就是這么殘酷,誰能贏球誰就上,這種爭論本身就說明一個問題——國家隊鋒線格局,真在發(fā)生松動。
問題來了,中國男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鋒線,過去幾年我們太依賴個人爆點,缺乏體系里的穩(wěn)定點,現(xiàn)在王俊杰這種“體系型鋒線冒出來,正好填補空白,那么張鎮(zhèn)麟的價值就必須重新定義,如果他回歸后還想搶回主力,就得拿出更全面的表現(xiàn),而不是只靠單點爆破。
此情此景,其實也不全是壞事,有競爭才有進步,張鎮(zhèn)麟失去無條件的主力位置,對他本人是鞭策,對球隊更是利好,中國籃球太久沒出現(xiàn)這種“有人頂上來的畫面了,如今終于有年輕人把門檻抬高,這才是健康生態(tài)。
總結(jié)一句,王俊杰的五連場上雙不是偶然,而是他真能打,真敢打,這對中國男籃是及時雨,但也讓張鎮(zhèn)麟的主力位置岌岌可危,未來怎么走,全看他自己能不能找回狀態(tài),而對于球迷來說,這種良性競爭才值得點贊,因為只有這樣,中國隊才能在更大的舞臺上不再擺爛,不再只靠幾個人硬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