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我們并不少見,那就是什么都要管一管。比如吃了嗎?睡了嗎?發(fā)工資了嗎?事無巨細的關(guān)注著別人。
只是很多經(jīng)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人生事實,那就是管得多的,招人煩。當然,這些從出發(fā)點來說都是好的。
就好像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管理型同事”,他們熱衷于糾正別人所謂的錯誤,指導別人應該要怎樣做,甚至會在會議上搶過話筒替新人完成匯報。
這樣的人看似在幫助別人,實際上就是分不清楚界限。在背后別人都會說他們屬于多管閑事的那種人。
這在心理學上有個概率叫做 “邊界侵犯” ,說得就是未經(jīng)允許就闖入他人的心理或事務領(lǐng)域。像這樣的同事就是這樣,看似在提供幫助,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是啊,這樣的困惑,其實藏在太多關(guān)系里面了,不管是親人、朋友、同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面對這樣的情況。
就好像是在工作中,聽到一個張阿姨的談話,她說自己的兒子越來越不愛回家了。接著她就開始細數(shù)自己的付出。
比如每天算著時間打電話提醒添衣,周末雷打不動去兒子家打掃衛(wèi)生,連冰箱里該囤什么菜、衣柜里襯衫要怎么疊,都要一一叮囑。
可是這樣的無微不至,得到的卻是兒子越來越敷衍回應,張阿姨想不通:“自己掏心掏肺為他好,怎么就成了負擔?”
這其實就是在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是我們要知道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劇本,在你眼中的彎路,或許正是別人必須親歷的成長。你唾棄的選擇,可能適合別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要明白,所謂的“管得多”有的時候一種無意識的侵犯。你覺得是分享經(jīng)驗,對方可能并不是這樣覺得。你覺得是查漏補缺,在對方看來是一種堅實。你熱衷給人推薦菜譜,卻沒問過人家的忌口。
說到底這其實就是一種過度干涉,就好像是朋友失戀時,有的人總是迫不及待地列出問題清單,強迫對方認同自己的分析。同事減肥時,有的人總是盯著她吃的東西,好像多吃一口就會前功盡棄。
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有邊界的,就好像我們都聽過刺猬取暖的故事,寒冬里的刺猬想靠得近一點取暖,卻總會被彼此的刺扎到,只有保持適當距離,兩只刺猬才能既溫暖又不傷到彼此。
是啊,人生就好像是一株植物,他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自己扎根的土壤。如果我們非要替它修剪每一片葉子,替它選擇朝向,這些看似在精心呵護,實際上是在剝奪它的成長。
這就好像是溫室里面的花朵一樣,它是經(jīng)受不住外界突然出現(xiàn)的風雨的,因為它一直被照顧的太好。沒有抵抗風雨的能力。
正如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的手再長也牽不到別人的未來”。是啊,對于人生的有些事情,我們都應該要記住這一點。
那就是勿多言,多言多敗,勿多事,多事多患。當然,這并不是說別人的話都不對,只是我們都應該要分清楚邊界。
一旦我們超過這個邊界,那么就會讓事情開始變得糟糕。因為過度的干涉只會讓別人覺得窒息。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時刻的跟著對方的軌跡,更不應該用強行介入他人的生活,要允許彼此有不同的節(jié)奏,接納各自的“不完美”
所以,別讓“關(guān)心”變成“枷鎖”。要學會給彼此留一寸空隙,要給彼此保持相對應的分寸感??傊?,我們還是要記住,不要什么都管,任何事情都要適度。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