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追劇,看完了又覺得不過如此,如果自己寫一個,肯定比他們強多了。有些人也就是想想,有些人還真就這么去做了。
前些天,一位大叔加了我,說他是一位退伍軍人,目前在老家務農(nóng)為生。雖然只有初中生文化,從小就酷愛電影,從七十年代的時候就開始搞創(chuàng)作。
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吃盡了難以想象的苦頭,在家人不理解和社會不同情的情況下,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孤軍奮戰(zhàn),走到今天,創(chuàng)作了二十部大電影劇本和十幾部微電影劇本。
他敢打保票,好的所有作品都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
然后,給我發(fā)了好幾個全劇本過來。
說他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的作品搬上大銀幕,了卻畢生最大的心愿。
說實話,他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強大的執(zhí)行力,深深地感染了我。
還有一句話,特別有吸引力,就是他說這些作品都是從他生活的小天地里提煉出來的。
我對這種土生土長,接地氣的、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作觀很期待。
我決定抽出一天的時間好好研讀他的劇本,看下是不是可以盡一點綿薄之力。
很遺憾,我看到的這幾個劇本的確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但更接近于幾十年前的樣板戲。
而且,模仿痕跡很重,每一個作品都像是對過去的某一部老電影的致敬,有樣學樣,既沒有學到別人的精髓,也缺少創(chuàng)作者該有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
那種扎根泥土里的,他最親切、最熟悉的內(nèi)容,反而很少提及。
至于劇本的結構、分幕分場、人物塑造、臺詞功底,等等,就更不用提了。
雖然很同情,也有可能讓他老人家難過,但我還是決定坦誠告訴他我的感受。
說我很敬佩您,能在有生之年創(chuàng)作這么多的作品。
寫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把自己的想法和故事記錄下來,既能抒發(fā)情懷,也能陶冶心情。如果在網(wǎng)站或者在其他媒介發(fā)表,還能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坐而論道,不亦樂乎?
如果制作電影,就是一件非常高成本的事,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很大的投資力度。如果劇本不具備商業(yè)屬性,就算別人投資幾百萬,最后虧的片甲不留,可能您也會于心不安。
您提到您的這些作品都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我認同。但以我的市場認知,真的不太適合拍攝成電影。
您提到的人生價值和心愿?我不太明白是什么?
是為了成名,讓這么多年受的委屈得到聲張,讓那些不認可的人閉嘴,打別人的臉?還是為了金錢,通過一部電影,博個滿堂富貴?
抑或是僅僅想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鏡頭,讓自己塑造的人物變成影像?
如果是這樣,其實可以把自己的劇本用極低的成本實現(xiàn)出來,給有興趣的學生或者專業(yè)人士去拍成微電影,也可以拍成短視頻形式,更便于傳播。
順便,也驗證一下它的商業(yè)性。
最后呢,感謝您的認可,給我說了這么多肺腑之言,我也掏心窩子跟您說一下我的看法。
講這個故事,并不是說非科班出身,就不能寫好劇本,而是提醒一下,劇本創(chuàng)作和小說創(chuàng)作大有不同。
小說創(chuàng)作更側重于個人表達,創(chuàng)作成本更低,即使沒人看,沉沒成本也不大。就算娛樂不了觀眾,自嗨一下也無妨。
而影視創(chuàng)作更需要一種為觀眾服務的心態(tài),研究當下觀眾的精神需求,開發(fā)當下觀眾喜聞樂見的內(nèi)容,否則,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會很糟糕,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對出品人和觀眾都不負責任。
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