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60歲的老方最近總覺得肚子里“鬧小情緒”。一會兒排便費勁得冒汗,一會又腹瀉得來不及沖廁所,本來以為年紀大就是這樣。喝點“通便茶”,一天好幾次還是沒啥改觀??勺屗睦镎娣膏止镜模怯刑煸绯颗疟銜r,發(fā)現便便突然變細,只比筷子粗點,而且顏色又黑又黃。起初還以為“昨晚吃豬肝了”,可仔細回想,自己半個月前身上老犯困,還總覺得糟心。家人看他拖著不去醫(yī)院更著急。真等去消化科,醫(yī)生看了化驗單,再一問排便史,立馬叫他做腸鏡。檢查一出來,腸癌,已經進展到中晚期了。
這不是什么極端案例。每年有超過60%的腸癌患者,確診時都處于晚期(《2024年中國癌癥報告》 數據)。到底為啥腸癌總是被“盯瞎眼”,拖著拖著變成了生死關頭?是不是腸子真有那么“狡猾”,還是我們日常太粗心,沒看懂馬桶里的信號?腸道問題要真忽略,后悔可來不及。
下面這6種“廁所異樣”,就是腸子主動示警的SOS??蓜e再拿“我年紀大”“腸胃不好”搪塞過去。哪怕只有其中一兩樣,提醒你都該警惕起來。
絕大多數腸癌并不是早期沒癥狀,只是很多人把那些看似“平常”的變化,都當成小毛病。上廁所這件事,看似羞于啟齒,其實最容易撿漏腸道大問題。
一、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本來每早按點排便,忽然變成一天兩三次,或者兩三天才“有動靜”。老覺得“最近水喝得少”,可時間一久還真不是小問題。如果這種“節(jié)奏打亂”持續(xù)超過兩周,尤其合并腹脹、腹痛、排便不盡感,腸道內壁或許已經出了問題,比如炎癥、息肉,甚至腫瘤壓迫造成腸道變窄。
二、大便形狀變細、像筆芯
每次看到便便像“扁條粥”或鉛筆芯,別以為是自己便秘、太干。腫瘤最愛偷偷堵住管道,“擠”出窄細便條。多天都是這樣,一定要警覺,因為腸壁內的腫物可能已經影響軟便正常通過。
三、排便帶血卻沒疼痛
很多人一見有血就當痔瘡,其實腸癌的出血并不總是鮮紅色,往往是暗紅、咖啡色或黑色,可能混在大便里,也可能只在紙上蹭到。要是排便出血反復發(fā)作,卻沒有明顯疼痛。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別自我安慰拖下去。消化道中下段的出血,可能就是腸道病變的早信號。
四、大便混有黏液或血絲
有時大便表面帶一層黏糊糊的黏液,或者像有血絲漂在表面。腸炎、息肉、腫瘤都可能這樣。腫瘤造成的局部刺激,會讓大腸分泌出多余黏液,用來“自我保護”。但這反而是腸子在求救,可不是什么上火或者吃辣出問題。
五、腹瀉與便秘反復交替
今天拉得稀里嘩啦,明天又一肚子堵得慌。剛緩過來第二天又鬧肚子,一會稀一會硬。別再賴早餐、飲水量、情緒,頻繁腹瀉與便秘交替是腸道慢性炎癥,甚至癌變信號。特別是反復拉肚子,查啥“腸道菌群失調”都好幾年沒改善,需要高度警惕。
六、老覺得排便不盡,有異樣堵塞感
大便拉出來一部分,卻怎么也覺得“有東西沒排完”,就算你用力,也拉不出來。這種感覺常常是腫物或者病變阻塞了腸道的一部分,腸子“擰著脖子”過不去。不是你心理緊張,出現這種狀況哪怕偶爾也得重視。
腸癌不是一天形成,更不是天降橫禍。許多看似“小異常”,其實都對應了明顯的腸道受損:腸道黏膜反復發(fā)炎,長期不愈,就容易癌變;瘜肉、息肉,特別是家族史明顯的人,風險直接上升50%以上;飲食重油重鹽、愛吃腌制、高熱量紅肉,加上煙酒、久坐不運動,這些全是“催癌套餐”;腹部X線、腸鏡能發(fā)現的早期病例,絕大多數之前都有過便血、腹痛、拉不盡這些信號。
2022年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數據顯示,整個亞洲地區(qū)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新增比例近5年增長12.6%。年輕人也別以為離自己很遠。
腸道健康異常后一天兩天不會有大問題,月復一月就很難說了。它不像心臟不舒服立刻痛得直不起腰,腸癌往往就是這樣慢慢來的,悶聲發(fā)大財,卻能一招致命。
馬桶邊“自查”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日常的調養(yǎng)和預防。改變生活方式,真的能讓風險大大下降。
多吃蔬果粗糧和高纖維飲食
腸道喜歡“掃地僧”,新鮮蔬菜、全谷雜糧、發(fā)酵豆制品,能幫忙清理廢渣,減少腸黏膜接觸致癌物的時間。《中國居民腸道健康研究報告》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入不少于25克,一根紅薯、半碗燕麥、兩把綠葉菜,很容易就夠量。
少坐多動,別久憋久忍
每次“有感覺”別硬憋,憋便憋久了腸道會變懶,排便反而越來越困難。飯后20分鐘散步10分鐘,對于促進腸蠕動,是任何 “益生菌廣告”比不了的“自然按摩”。工作再忙,每天也要起身活動,坐太久風險暴增。
警覺家族史和中老年體檢
有直系親屬(父母、兄姐)腸癌病史,風險會增加20%到30%。40歲及以上,特別是有腸道癥狀的,建議定期腸鏡,哪怕一次“入鏡”有些尷尬,比冒著晚期風險劃算多了。
健康其實一點都不玄乎。腸癌的到來,更多是對自己身體信號的漠視。別再拿“沒時間、怕丟人、不方便”當借口。關注馬桶信號,是自救的開始,絕不是小題大做。
你發(fā)現自己有便血、變細、腹瀉便秘交替這些問題,千萬別拖,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做詳細檢查。有條件的,建議每5-10年做一次腸鏡篩查,很多早期病變都是“照”出來的,不疼不癢的時候發(fā)現,反而最有希望治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