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毀北溪管道的烏克蘭籍嫌犯被捕,但真相已經不重要
8月21日,意大利憲兵在亞得里亞海邊的小城棚屋里,按住了正在度假的謝爾吉·K,這個烏克蘭前軍官,正是當年用30萬美元和一堆假護照,就把歐洲能源命脈炸出四個窟窿的“北溪行動”核心協(xié)調人。
可諷刺的是,當德國檢察官興奮地宣布要引渡他時,歐洲政客們的表情卻像吞了只蒼蠅:現在抓人,到底是在追查真相嗎?
謝爾吉·K的落網細節(jié)簡直能拍成諜戰(zhàn)片:偽造的克羅地亞護照、一艘偽裝成度假帆船的“仙女座號”、六名隊員里還有女性專門負責扮演“游客”打掩護。
他們從德國羅斯托克港出發(fā),在博恩霍爾姆島海域放下潛水員,軍用炸藥精準固定在管道接縫處,這操作專業(yè)得不像“民間團伙”,倒像是特種部隊的畢業(yè)設計。
更蹊蹺的是,德國2024年就鎖定了另一名嫌犯弗拉基米爾·Z,結果這人掛著烏克蘭外交車牌,大搖大擺從波蘭邊境溜回了基輔,如今謝爾吉·K落網,不過是證明了當年那條“烏克蘭軍官主導”的線索,從來就不是什么秘密。
《華爾街日報》去年爆的猛料現在回味起來更微妙了:2022年5月,烏軍高層會議上有人提議炸北溪,澤連斯基起初點頭,被美國中情局緊急叫停后,時任總司令扎盧日內卻偷偷執(zhí)行了。
如今扎盧日內成了駐英大使,面對指控只甩出一句“烏軍無權海外行動”,這話聽著耳熟不,當年克里米亞的“小綠人”也號稱“與俄軍無關”。
烏克蘭總統(tǒng)辦公室的回應更絕“我們哪有這技術?肯定是俄羅斯自導自演!”可德國檢方公布的炸藥型號、潛水裝備和資金流向,全指著基輔方向。
最魔幻的是調查過程,丹麥、瑞典早早以“無權調查”為由退出,德國硬撐到2025年,結果剛抓到人,歐盟委員會就宣布“不影響對烏援助”。
要知道,北溪爆炸后歐洲天然氣價格飆了40%,德國被迫重啟煤電廠,老百姓為取暖賬單罵了三年街。
可現在呢,政客們寧可相信這是“幾個烏克蘭瘋子的獨走”,也不敢捅破那層窗戶紙,畢竟承認盟友炸盟友的能源設施,比承認俄羅斯干的還打臉。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前兩天還在念叨“要追查到底”,可眼神飄得像是怕人追問“查出來怎么辦”。
現在謝爾吉·K面臨的最高刑期是15年,但判他有什么用,北溪管道至今像條死蛇癱在海底,俄羅斯丟了能源籌碼,歐洲斷了回頭路,烏克蘭拿到了更多軍援,所有結果都在2022年9月26日那個爆炸夜就注定了。
德國人心里門清,這案子從來不是刑事問題,而是政治炸彈,他們堅持調查三年,不過是為了在史書上寫一句“我們努力過”,而真正的判決書,早就被寫進了歐盟對俄第十三輪制裁、寫進了北約東擴的名單、寫進了烏克蘭入盟談判的條款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