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話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民間一度流傳“秦始皇可能也講潮汕話”的說法。這一說法是否可信?
近日,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核心專家組成員、廣東省首席專家,國際潮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林倫倫再度回應指出:此類說法并不合理。
林倫倫教授正在分享
在汕頭舉辦的“潮汕方言及其文化是一本大書”主題分享會上,林倫倫教授以輕松的語氣向觀眾解釋道,“秦始皇說潮汕話”并不符合歷史,因為當時中國尚未出現(xiàn)“潮州”這一行政區(qū)劃。但他話鋒一轉(zhuǎn),指出:“反過來說就成立——現(xiàn)代潮汕方言中,確實保留了秦始皇時代的一些語言痕跡?!?/p>
分享會一開始,林倫倫教授就明確表示,潮汕方言堪稱古漢語的“活化石”。例如,潮汕話中仍存有上古漢語復輔音聲母的痕跡,也沒有輕唇音等特征。
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曾評價:“汕頭話是當今中國方言中最古老、最特別的一種?!蹦敲矗鄙欠窖跃烤箍梢宰匪葜潦裁磿r期?它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又有怎樣的價值?
林倫倫通過通俗的解讀和生動的例子,帶領觀眾深入領略潮汕方言背后的文化魅力。
觀眾熱情參與分享會
他笑言,潮汕話中許多詞語聽起來很“土”、口語化強,但實際上來源十分文雅,很多出自古代漢語。比如:
- “翹楚”“相好”“相悅”(指相愛)等詞可見于《詩經(jīng)》;
- “大家”(婆婆)、“新婦”(兒媳)、“小郎”(小叔子)、“阿孥”(兒子)等親屬稱謂源自漢魏六朝,在《史記》《漢書》《世說新語》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 “洗浴”(洗澡)、“衫褲”(衣服)、“竹篙”(竹竿)、“滾水”(開水)、“親情”(親戚)、“東司”(廁所)等則是唐宋時期的常用語。
林倫倫還借助古詩詞進一步闡釋潮汕話與古代漢語的淵源。
潮汕人日常中最喜愛的“糜”(muê?,即粥),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出現(xiàn)?!抖Y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是月也,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爾雅·釋言》釋:“粥,糜也?!薄夺屆め岋嬍场穭t謂:“糜,煮米使糜爛也。”可見,從先秦至秦漢的語言習慣,至今仍保存在潮汕方言中。
掌握潮汕話,有時還能更直觀地理解古詩詞。例如杜甫《石壕吏》中“老翁逾墻走,老嫗出門看”的“走”字,并非現(xiàn)代漢語的“行走”,而是“跑”的意思——這與潮汕話中“走”的用法完全一致。
“在我們熟悉的《水滸傳》《紅樓夢等經(jīng)典作品中,也常常能發(fā)現(xiàn)潮汕方言的影子?!绷謧悅悓υ趫龅那嗌倌陚冋f,潮汕方言及其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皩W好潮汕話,不僅是多掌握一門語言,更是對中華文化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傳承?!?/p>
活動現(xiàn)場,孩子們還表演了潮汕歌謠,展現(xiàn)出方言在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孩子們表演潮汕歌謠。
圖源取材:南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