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們常說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但幼兒園里卻可能上演著家長們想象不到的"暗戰(zhàn)"。與傳統(tǒng)印象中的推搡、搶玩具不同,現(xiàn)代幼兒園中出現(xiàn)了一種更隱蔽、更難被察覺的"新型暴力",它不留傷痕卻可能給孩子心靈造成長久傷害。
幼兒園里"新型暴力"悄然上演,媽媽一無所知,孩子有苦說不出
小雨今年5歲,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幼兒園上中班。最近兩個月,原本活潑開朗的她變得不愛說話,每天早上都鬧著不想去幼兒園,時常以肚子疼、頭疼為借口想請假在家。
"剛開始我以為是她貪玩,后來發(fā)現(xiàn)她晚上睡覺時常常做噩夢,有時還會突然哭醒。"小雨的媽媽李女士憂心忡忡地說,"但每次問她在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她都說'沒什么'或'忘記了'。"
直到有一天,李女士在幫小雨洗澡時,無意中聽到女兒自言自語地說:"我才不是'臭雨雨',我有名字的..."李女士敏銳地察覺到了異常,經(jīng)過耐心引導,小雨終于道出了實情。
原來,班上有幾個"小霸王"給班里不同的小朋友起了難聽的綽號,并且經(jīng)常用這些綽號呼喚他們,小雨被叫作"臭雨雨"。更嚴重的是,這些孩子還會有意孤立小雨,告訴其他小朋友不要和她一起玩,不要和她分享玩具,甚至在小雨靠近時假裝聞到了臭味,捂著鼻子跑開。
"我這才意識到,女兒在幼兒園經(jīng)歷的是一種'語言暴力'和'關(guān)系暴力',雖然沒有身體傷害,但對她的心理傷害可能更大。"李女士說。
幼兒園中的"新型暴力"有哪些形式?
幼兒教育專家張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xiàn)代幼兒園中的"新型暴力"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這些暴力往往更隱蔽,不易被家長和老師察覺。
1. 語言暴力:刺痛心靈的言語傷害
雖然幼兒的詞匯量有限,但他們已經(jīng)能夠使用語言來傷害他人。常見的語言暴力包括:
- 起難聽的綽號:如"胖子"、"丑八怪"、"笨蛋"等
- 言語嘲笑:針對外表、能力、家庭背景等進行嘲笑
- 威脅恐嚇:如"不聽我的就不和你玩"、"我要告訴老師你做壞事"等
- 模仿嘲弄:模仿某個孩子的口音、行為特征進行嘲笑
"語言暴力的危害在于,它不會留下可見的傷痕,但卻能深深刺痛孩子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自我認知。"張老師解釋道,"很多幼兒還不具備完整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所以往往無法準確地向家長描述自己受到的語言傷害。"
2. 關(guān)系暴力:無形的排擠與孤立
關(guān)系暴力是指通過破壞一個孩子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來傷害他,這在女孩群體中尤為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
- 有意孤立:告訴其他孩子不要和某個孩子玩
- 制造小圈子:故意在某個孩子面前談論他/她不知道的"秘密"
- 選擇性邀請:故意在某個孩子面前討論他/她沒有被邀請的活動
- 假裝看不見:當某個孩子靠近時假裝沒看見,不回應他/她的問候或請求
"關(guān)系暴力對幼兒的傷害尤其嚴重,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強烈的歸屬需求。"張老師指出,"被排擠的感覺會讓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懷疑。"
3. 隱形欺凌:看似無意的"小動作"
隱形欺凌指那些看似無意但實則有意的小動作,這類行為往往發(fā)生在老師視線之外:
- "不小心"撞到:故意在走過時撞對方一下,然后假裝是意外
- 弄臟對方物品:悄悄在對方的畫上亂涂或弄臟對方的衣服
- 暗中破壞:偷偷藏起或損壞對方的物品
- 無聲威脅:用眼神、手勢等非語言方式進行威脅
"這類行為的特點是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意外'或'無心之失',但實際上是有目的的欺凌行為。"張老師說,"由于沒有明顯證據(jù),受害孩子投訴時往往不被相信,甚至被認為是在'告狀'或'小題大做'。"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幼兒園中可能存在的"新型暴力",家長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呢?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1.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
"首先,家長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溝通環(huán)境,讓孩子愿意分享在幼兒園的經(jīng)歷。"劉博士建議,"可以通過每日固定的'分享時間',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講述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
例如,與其問"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這種問題孩子往往會簡單回答"開心"或"不開心"),不如問"今天在幼兒園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最不喜歡的事情是什么?"這樣更容易獲得詳細信息。
2. 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家長應該警惕孩子情緒和行為的突然變化。"劉博士說,"比如突然不愿去幼兒園、睡眠問題、退行行為(如重新尿床)、情緒波動大等,這些都可能是受到欺負的信號。"
家長還可以注意觀察孩子玩玩具或角色扮演時的表現(xiàn),有時孩子會通過玩耍來表達或重現(xiàn)他們在幼兒園經(jīng)歷的事情。
3.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技能
面對欺凌,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
- 學會明確表達:"請不要那樣叫我,我不喜歡"、"我不喜歡你這樣做"
- 尋求幫助:教孩子遇到問題時主動向老師或可信任的成人求助
- 遠離危險:如果某些場合或某些孩子總是讓他感到不舒服,可以暫時回避
- 培養(yǎng)自信:參加興趣班或體育活動,增強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教會孩子這些技能并不是鼓勵他們'以牙還牙',而是讓他們學會設(shè)立自己的邊界并保護自己。"劉博士強調(diào)。
4. 與幼兒園老師保持良好溝通
"發(fā)現(xiàn)問題后,家長應及時但冷靜地與老師溝通。"張老師建議,"避免指責性語言,而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與老師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與老師溝通時,可以具體描述孩子的異常表現(xiàn)和透露的信息,詢問老師在幼兒園的觀察,共同制定干預計劃。定期與老師保持聯(lián)系,跟進情況改善。
果媽寄語
幼兒園的"新型暴力"確實令人擔憂,但與其讓恐懼左右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如將其視為培養(yǎng)孩子韌性和社交智慧的機會。通過耐心引導和適當干預,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從這些挑戰(zhàn)中學習和成長,培養(yǎng)他們面對未來更復雜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記?。好總€孩子都可能成為欺凌者,也可能成為被欺凌者。作為家長,我們的責任是教導孩子尊重他人,同時保護自己;理解差異,同時堅守原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起構(gòu)建一個更友善、更包容的幼兒成長環(huán)境。
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你是如何處理的?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經(jīng)驗和智慧!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jīng)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