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世界音樂菌
很久不見的張曼玉最近開通了社媒平臺,上傳了一條影片:
從今天開始,我想跟你分享一個不同的張曼玉。
影片的內(nèi)容是關于她在 26 個不同場景的快閃:市場與攤販寒暄,蹲在花園里給流浪貓喂食,網(wǎng)購的平價服飾...... 一個詞形容無非是好自在。
這個剪輯手法非常流行,經(jīng)人提醒才發(fā)覺,這也是張曼玉息影之后除了音樂之一的第二副業(yè)。
退出影壇之后,她去專門學了剪輯,希望能成為一名剪輯師,不僅這條,之前所有社媒更新的內(nèi)容,都是她自己剪的。
就在數(shù)月前,王晶的視頻里還講到,曾經(jīng)想請張曼玉復出,但張曼玉的態(tài)度很堅決。
不當演員這件事,張曼玉做得比說得要絕,早在十幾年前,她的前夫,也是和她合作《清潔》的導演阿薩亞斯受采訪的時候就說,曾經(jīng)想把兩人合作的《女飛賊再現(xiàn)江湖》拍成電視劇,邀請張曼玉,得到的回應也是
“我不想演,基本上我已經(jīng)不想拍戲了”
張曼玉的人生前后段涇渭分明,一個是拼了命地當好演員,一個是果決離開這個身份,她沒親自言明,只是多年后又偶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她原來講起過。
“如果沒人提醒,我很容易會忘記我曾是一個演員”。
在《花樣年華》娉娉裊裊 21 套旗袍,轉頭就在音樂節(jié)上爆炸頭煙嗓唱搖滾,當然還有如今復得返自在的閑適,轉變好大,但其實一直又都是她。只是對內(nèi)心從一而終。
1.
可能張曼玉的銀幕形象太驚艷,回憶常常會定格在那里。
5 次香港金像獎影后,4 次臺灣金馬獎影后,柏林影后和戛納影后...張曼玉因獎項含金量,角色數(shù)量經(jīng)典之多被說是”華語最偉大女演員”之一。
1964 年出生的張曼玉,曾是港姐選美出身,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花瓶專業(yè)戶,從《新扎師兄》到《警察故事》。
但天資藏不住,加上自己總是愿意脫了層皮去演,1988 年,一遇到王家衛(wèi),演完《旺角卡門》,便仿佛打通經(jīng)絡,知道了表演是一種感性的推動,而非生硬的技藝。
那也是香港電影最繁榮的時代,墨鏡王拍出了張曼玉的美,更挖出了她的魂。
車站送別時的潸然,像勾子一樣讓人心的防線全部垮掉了。
拍關錦鵬的《阮玲玉》,她和阮玲玉戲里戲外合一,已經(jīng)人戲不分,演阮玲玉服毒自殺前那場戲,她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問:“季珊,你愛不愛我?”
我忘記她是張曼玉了。
演起古裝來同樣旖旎流轉,從《新龍門客?!防餄娎钡慕痂傆竦健肚嗌摺防镅竦男∏啵?/p>
陳可辛《甜蜜蜜》里,最難忘是張曼玉在停尸間里看到曾志偉尸體又哭又笑的表情:倉皇的來不及驚懼的時代,一代人的顛沛流離,還有什么比這更慟人的呢?
再是經(jīng)典的就是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了。超越情節(jié)的,必是令人陶醉的碎花旗袍,走在暗巷里,連街燈都在說故事。
息影前的最后作品,是張曼玉和前夫奧利維耶 · 阿薩亞斯合作的《清潔》。她演一個平凡的母親,留著爆炸頭抽著煙,唱著 Mazzy Star,表演內(nèi)斂動容。
那也是張曼玉退隱前的作品。
2.
愛張曼玉實在也是愛她那種未經(jīng)雕琢的坦蕩。
她其實一直都有種愛誰誰的叛逆,早年的經(jīng)典場景是《今夜不設防》,她坦言回答黃霑的打趣,對啊,進娛樂圈選美就是貪慕虛榮。
后來憑借《阮玲玉》拿下金像獎和柏林銀熊獎雙影后,她個性鮮明,說以前自己會介意被別人評頭論足,現(xiàn)在,
獎在我手,你們隨便說什么,我都不理”
這個人幾乎沒有什么表達矛盾的時刻,始終在成長,越變越澄明。
感情當然也是一部分,曾經(jīng)和爾冬升轟轟烈烈,張曼玉一度為他整牙,兩人談了三年,分開的理由,張曼玉說得很清醒:一個要浪漫送花,一個希望對方拿拖鞋倒茶,都是辦不到的。
后來張曼玉又和法國導演利維耶 · 阿薩亞斯相戀,出演了對方的《迷離劫》,還有之后的《清潔》;
兩人結婚六年之后分開,但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張曼玉曾說,和阿薩亞斯一起拍片,浸淫在法國藝文環(huán)境中的時光給她帶來了看世界的不同的角度,那一段經(jīng)典的《花樣年華》的受訪,她巧妙的作答,便是最好的例證。
當時有記者問張曼玉,《花樣年華》中涉及了 國內(nèi)特殊歷史時期(1966),香港回歸問題...是不是和導演王家衛(wèi)本人的政治立場有關?
本是挖坑,張曼玉卻莊重妥切地避開: “這只是關于社會,歷史,自我 —— 電影像一個顯微鏡一樣,在顯微鏡下這兩個人可以很重要,但在歷史上卻沒有意義;而當電影結尾把鏡頭拉遠,只是想說明兩個人的故事,其實很渺小。”
如今很難再看到如此言之有物的華語女演員,伴隨遠去的是題材廣放的港影年代。
這一點,早早隱退的張曼玉看得同樣清楚,她的事業(yè)的頂峰,也是亞洲電影的黃金時代。
3.
20 年后的張曼玉 成為了一名歌手,一個除了演戲之外做所有事的普通人。
她定居巴黎,畫畫涂鴉, 閑暇時研究烹飪;
偶爾上綜藝,鉆研剪刀手技藝,息影后 20 年的頭發(fā)都是自己剪;
當然最愛的永遠是音樂。
最近出圈的一個場景還是在高朋滿座中自在盡興地打碟。
張曼玉是真愛唱歌,她曾經(jīng)在草莓音樂節(jié)上唱《甜蜜蜜》,結果被評價說跑調(diào),甚至因為唱歌還挨罵,失去朋友;
但后來她想:為什么別人幾句話就不能玩下去了呢?我會一直玩下去。
“我知道我的音樂在香港沒有市場,但我并不是很想要在歌唱界取得成功,我這么做是因為我將之視作職業(yè)生涯中最令我激動和感到有趣的事情?!?/p>
和 20 多年前憑借《阮玲玉》拿獎,笑著說隨便你們怎么評價好了的她,一模一樣。
因為演戲演得好,總讓人覺得不再多演 10 年有點可惜和遺憾,有人仍然揣測是不是有一天她會又去好萊塢拍戲,但看她如今的自在情態(tài)不得不信她已經(jīng)是不當演員,這是生命旅程一段而已。
吳倩蓮、辛樹芬......港臺好多高質(zhì)女演員都是在旁人覺得”可惜“的情境下隱退,其實只是選擇不被任何裹挾地生活。喜歡她們不僅是她們把作品做得厲害,當然還有來過一場就是要從心而為的自在。從演員再代到角色本身,更又滿足了對”文藝”的想象。
如果可以,請進入視頻,點個關注
喜歡視頻就點一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