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家大院的朱漆大門緩緩關上,鏡頭定格在繡繡布滿皺紋的手撫過門環(huán)的瞬間。
這部霸占多日收視榜首的《生萬物》,終以一場“全員意難平”的結局收場。
把觀眾眼淚賺足的同時,也將口碑推上了爭議的風口浪尖。
有人說它是“年度最敢拍的年代劇”,也有人罵“為了虐而虐,編劇沒有心”。
可當我們回頭再看那些沒填完的坑、沒圓的夢,才發(fā)現(xiàn)每個遺憾背后,都藏著時代最鋒利的真相。
1、寧蘇蘇被毒死
天真爛漫的蘇蘇,死在了她最接近幸福的一天。
本以為,劇版在改編之后會給蘇蘇寫一個完美的結局。
但沒想到,無論命運怎么改寫,蘇蘇也沒能逃過“反封建犧牲品”的結局。
原著中,蘇蘇在費文典犧牲后,懷上了郭龜腰的孩子。
嫂子得知后,本不想讓她留下這個孩子。
但蘇蘇以兩個女人生活孤冷為由,說通嫂子留下了孩子。
孩子出生后,蘇蘇想讓嫂子把郭龜腰喊來看看孩子。
不料,嫂子卻遭到了郭龜腰的侮辱。
原著中的郭龜腰,是個無惡不作的壞人。
正因為他犯下的惡,才讓嫂子徹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念頭。
所以,她才將蘇蘇和郭龜腰一起毒死。
但在改編后的電視劇中,郭龜腰是處處為蘇蘇著想的好男人。
在費文典犧牲、費家落寞后,郭龜腰的出現(xiàn),點燃了蘇蘇生命中的光。
所以,兩人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蘇蘇還懷了兩人的孩子。
但這對封建了半輩子的嫂子來說,是件辱沒門楣的事情。
她決不允許自己守了這么多年的費家門楣折在蘇蘇的手里。
其實,在得知蘇蘇懷孕之前,嫂子已經(jīng)讓蘇蘇離開了費家,她想放她自由。
但費文典的犧牲,對她的打擊實在是太大。
沒多久,她的神志就變得時而清醒、時而糊涂。
放心不下的蘇蘇決定重新回家照顧嫂子。
但沒想到,這一回來便徹底走不了了。
神志已經(jīng)混沌的嫂子,在看到蘇蘇的大肚子之后,嘴里念叨著蘇蘇一輩子都是費家的媳婦。
在失手將蘇蘇推倒之后,蘇蘇提前生產(chǎn)。
慌亂之中,嫂子恢復了一點神志,幫蘇蘇喊來了接生婆。
但當她聽到那聲夢里都在想的嬰兒啼哭聲之后,她瞬間愣神了。
她明白,這不是費家的種。
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的嫂子,一遍又一遍地確認“孩子真的不是文典的嗎”?
但終究,她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這是俺跟郭龜腰的孩子”
費家嫂子用了大半輩子,拼盡全力想要為費家延續(xù)香火。
但奈何命運弄人,反封建的費文典被封建囚住了命運,還犧牲在了時代的變革。
自此,費家徹底斷了后。
悲恨之中,嫂子毀掉了虔誠供奉的費家祠堂。
最終,她順應原著的走向,將好不容易有了幸福生活的蘇蘇和郭龜腰毒死。
自己也消散在虛無的門楣之中。
被門框起來的費家嫂子,就像她被封建禮教困了大半輩子的命運一般,毫無掙脫之力。
而可憐的蘇蘇,自她替嫁之日起,便注定了她的命運。
有人說蘇蘇的死沒必要,可細想便知,這并不是編劇的惡意。
在那個女人是家族附屬品的年代,一個想自己選丈夫、自己留孩子的姑娘,本就是在與整個舊制度對抗。
她意料之內(nèi)的死亡,就像一把刀,刺破了封建禮教能容下溫情的假象。
讓觀眾看清,舊時代的光,從來照不進被框死的人生。
唯一的慰藉,藏在寧學祥的回憶里。
在父親的世界中,他的小女兒穿著新衣裳,抱著孩子,笑得沒心沒肺。
這份“平行世界的幸?!保闪擞^眾唯一能抓住的糖。
2、封大腳犧牲
“別擔心,村里的路俺閉著眼睛都能走?!?br/>
抗戰(zhàn)勝利后,封大腳做了生產(chǎn)隊的隊長。
在即將離家執(zhí)行抗洪任務前,他像年輕時那般,溫柔地撫摸著妻子的臉頰。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封大腳自那天出門后便再也沒有回來。
留下繡繡孤身一人,守著空蕩蕩的屋子。
妹妹蘇蘇的離去,是她一輩子的遺憾。
而丈夫封大腳的犧牲,是她抗爭半生卻終究沒能躲過的命運暴擊,將她推向了更深的孤獨里。
多年以后,繡繡成為了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
而她出生的費家大院,在時代的更迭中變成了需要買票回家的地方。
彌留之際,她看到了爹娘、公婆、妹妹,還有日思夜想的大腳。
這漫漫人生路,繡繡終于走到了盡頭。
有人罵結局爛尾,為什么非要讓封大腳死。
可比起戰(zhàn)亂年代的犧牲,這份和平時期的離別,才更顯時代的無奈。
封建制度倒了,可天災人禍、生老病死的苦,依然會砸在普通人身上。
繡繡扛過了替嫁的委屈、喪妹的痛苦,卻扛不住愛人“說走就走”的遺憾。
就像現(xiàn)實里的我們,總以為熬過低谷就能安穩(wěn),卻忘了人生最痛的,往往是差一點就圓滿。
但換個角度看,封大腳沒死在戰(zhàn)火里,而是陪著繡繡走過了最安穩(wěn)的十幾年,已是命運難得的眷顧。
3、傻挑懷孕謎團未解開
如果說蘇蘇和封大腳的死是“明刀”。
那傻挑的懷孕謎團,就是《生萬物》埋得最深的“暗線”。
直到劇終,導演都沒明說孩子爹是誰,不過他卻用鏡頭把答案藏在了細節(jié)里。
起初,觀眾和村民一樣,都認為傻挑懷的是鐵頭的孩子。
畢竟,原著中鐵頭就是侮辱了傻挑的那個人。
但當鐵頭被迫認下傻挑并把她帶回家生產(chǎn)后,家門口突然多出來的補品,讓劇情有了反轉。
看到這一幕,部分觀眾和鐵頭娘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們認為,必定是那些做了壞事的人,為了彌補才送的東西。
但也有人猜想,會不會是村民覺覺得冤枉了鐵頭,才送東西道歉。
這個答案,至今無解。
或許,真相如何,取決于每個觀眾對角色的不同理解。
但無論如何,鐵頭這個角色,并不是一無是處的莽夫。
在村民強行讓他認下傻挑之后,他將傻挑的孩子視為己出,用心地照顧著母子兩人。
就連鐵頭娘也早已將這對母子當成了他們家的一分子。
但在日軍進村之后,傻挑卻被他們殘忍殺害。
砍柴回來的鐵頭父子看到咽了氣的傻挑,瞬間崩潰。
鐵頭甚至想豁出性命去給傻挑報仇。
雖說他們是被迫做的夫妻,但一起生活多年,傻挑在鐵頭的心中早已不是毫無關系的傻姑娘了。
后來,鐵頭如愿為傻挑報了仇。
此時此刻,他不再是觀眾罵罵咧咧的無腦掘地漢,而是滿含家國大義的抗日英雄。
故事的最后,寧學祥在繡繡的身旁,壽終正寢。
繡繡勸銀子不要守寡守到老。
于是,年少時就互相喜歡的鐵頭和銀子,終于走到了一起。
回看整部劇,在一個又一個的遺憾中,銀子和鐵頭算是眾多不完美中的一個完美。
所以說,縱使時代再苦,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能把遺憾熬成圓滿。
結語
《生萬物》雖沒給觀眾帶來期望的大團圓,卻讓觀眾看到了最真實的時代畫像。
封建制度的崩塌不是一蹴而就的,個體的命運在時代洪流里,就像一葉扁舟。
有人被浪打翻,有人拼盡全力才靠岸。
那些讓我們意難平的遺憾,不是編劇的惡意,而是舊時代里,無數(shù)普通人的真實人生。
《生萬物》的結局,不是結束。
而是提醒我們,今天的圓滿,都是用當年的那些遺憾和犧牲換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