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還在國共合作抗日階段,劉少奇就曾提議將八路軍與新四軍統(tǒng)一改名為“解放軍”。
“解放軍”這個稱呼在今天已經(jīng)傳播開來,但是當時這仍舊是一個新名稱。
這個名字寓意,大家光是看字面就能理解,就是要把解放全國的艱巨任務(wù),交到這支人民軍隊的頭上。
從高層干部到民間群眾,都非常喜歡這個名字,認為這個名字不僅寓意好,而且還朗朗上口。
教員聽到這個消息后,臉色卻沉了下來,立刻制止這一行為。
并且做出批示,不允許大家公開討論這個稱呼。
到底怎么回事兒?為什么教員在當初不同意使用這一稱呼呢?
教員的考慮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教員,認為他這個做法有點不合時宜,似乎有故意針對某個人的意思。
以教員之氣量胸襟,絕不會整日里考慮這些陰謀情節(jié)。
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是整個地球,看看他的詩歌能感受到:
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古今中外,哪個詩人能有此胸襟呢?
因此,以小人之心來揣測教員的行為,是對偉人的一種侮辱。
教員之所以要拒絕使用“解放軍”這一稱呼,不是因為這個名字本身不好,而是鑒于當時特殊的局勢。
當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的尾聲,美國已經(jīng)加入太平洋戰(zhàn)爭。
倭寇就像那秋后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也就是日本投降是遲早的事情。
接下來就是國家要討論的是下一步如何發(fā)展的問題。
因為我軍在這期間有所壯大,所以老蔣十分忌憚我軍,害怕我軍會成為難以根除的心腹大患。
我軍當然渴望一個和平的國度,可若是其仍舊一門心思地要來內(nèi)戰(zhàn),國家又得陷入戰(zhàn)爭。
解放軍這個名字啥意思?人家老蔣能看不明白。
你方不是明擺著要和我干一架嘛!解放軍?你要解放誰?這還用解釋嗎?
這就等于授人以柄,教員萬萬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為了國家的和平,他愿意拿出最大的誠意。
這不,為了體現(xiàn)我黨的誠心,教員一身擔天下安危,親自赴重慶和老蔣談判。
重慶有多危險,當時很多人勸他不要去。
但是他仍舊敢奔赴龍?zhí)痘⒀?,面對四周的敵人,他仍舊能夠談笑自若,游刃有余。
他之所以這么做,就是要讓全國人民看到我黨為了和平的決心。
按照老蔣的提議,他希望我們解散軍隊,并入國民黨當中。
我黨在歷史上吃過老蔣的虧,當時數(shù)十萬黨員被殘忍殺害。
當時教員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quán)”的理論,可不敢再次吃虧!
我們當然會拒絕這一不合理的提議。
明顯,老蔣沒有和平談判的打算,他卻把戰(zhàn)爭的過錯全部推給我方,這才有了后面長達四年的解放戰(zhàn)爭。
而解放軍這一稱呼也在后來被投入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一個名字嗎?用得著這么興師動眾嗎?
就改了,對方還能怎么著?
咱們不妨進入我黨的建軍史看一看,這個名字到底有多重要。
這不僅僅是一個名字,還包含著深厚寓意。
八一是我國的建軍節(jié),因為在這一天我軍發(fā)動了南昌起義,擁有了自己的部隊。
但這個時候的軍隊實際上沒有一個正規(guī)的名字。
沒有名字的軍隊很容易被人誤會稱為水泊梁山。
因此,在秋收起義以后,教員連給這支軍隊取了一個名字:工農(nóng)革命軍。
這個名字就極具代表性,前面兩個字“工農(nóng)”,證明我們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為了推翻壓在工人和農(nóng)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而成立的一支軍隊。
而“革命”二字就是革故鼎新之意,目的讓舊社會成為過去,帶領(lǐng)大家一起走進新社會。
可就在這個時候,共產(chǎn)國際發(fā)話了,共產(chǎn)國際的老大哥是蘇聯(lián),蘇聯(lián)的軍隊叫做紅軍。
這是列寧為了區(qū)分資產(chǎn)階級的“白軍”,而給布爾什維克的軍隊取的名字。
老大哥的意思很明顯,既然我們叫做紅軍,你們不得跟我們步調(diào)保持一致?。?/strong>
于是,工農(nóng)革命軍改名為工農(nóng)紅軍。
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我們所服務(wù)階層沒有變化,不同的是此時我們和國際接軌啦!
這是好事,但也不是好事,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
本來教員已經(jīng)摸索出適合我國發(fā)展的革命之路: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quán)。
可是那些從蘇聯(lián)回來的領(lǐng)導(dǎo),王明、博古等人根本不了解國內(nèi)的實際狀況,只知道一味地照搬外國的模式。
國情不同,所采用的方式必然有差別。
正是因為他們的錯誤指揮,致使我軍不得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來進行自保。
接下來就到了延安時期,此時,我軍仍是被稱作紅軍。
至于后來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等稱呼,還沒有進入大家的視野。
這兩個名字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又有什么新的寓意呢?
八路和新四軍的由來
很多人認為,八路軍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才出現(xiàn)的。
當時,老蔣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接受改編后的八路軍立刻奔赴抗日戰(zhàn)爭,打了幾場漂亮的戰(zhàn)役。
比如平型關(guān)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八路軍的名字就這樣被傳播開來,老蔣怎么能讓我方軍隊出盡風頭呢?
趁著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契機,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北伐戰(zhàn)爭時期就有八路軍這個稱呼,“路軍”是一介于“軍”與“集團軍”之間的兵種,為這個國家的常備部隊。
八路軍在當時的意思是國家的第八路軍隊。
另外著名的二十九路軍也是當時著名的抗日武裝,兩個軍隊的軍種一樣。
在我軍改編成第八路革命軍的一個月后,老蔣又發(fā)話。
將這支部隊的名字重新改成第十八路集團軍,集團軍和八路軍的含義那可是千差萬別。
周總理曾分析過,第十八路集團軍,按照老蔣的安排,只允許有三個師,每一個師的人數(shù)最多為15000人。
也就是說老蔣給物資補充的話,只給這三個師的物資。
如果我軍擴充了軍員,與他毫無關(guān)系,他可不管這些人的軍餉和糧草。
最重要的集團軍是屬于戰(zhàn)時軍隊,抗戰(zhàn)結(jié)束后,可以一紙命令取消編制。
另外,八路軍剛剛打出自己的名號,改名之后,剛好把之前的一頁掀過去。
也就是說光榮是屬于過去的八路軍,不屬于改名后的第十八集團軍。
這就是老蔣的操作,但是教員經(jīng)過分析之后,命令繼續(xù)使用八路軍這一稱呼。
因為這是一個能讓敵人所畏懼,人民所愛戴的一個名字。
輕易改名對部隊的宣傳不利,其次,十八集團軍不如八路軍朗朗上口。
至于留在南方的紅軍,則改名為新四軍。
原來教員與朱德在井岡山會師后,將部隊定名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
為什么定名為第四軍?
因為在北伐戰(zhàn)爭中,葉挺將軍所率領(lǐng)的第四軍皆是我黨黨員,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被敵人稱呼為“鐵軍”。
何謂“鐵軍”?那就是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
教員把紅軍定名為第四軍,就是致敬葉挺將軍,這是一個連老蔣都十分忌憚的人物。
二十九歲就能率領(lǐng)一個軍的部隊,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才軍事家。
如今,把南方的紅軍更名新四軍,仍舊是希望這支部隊能夠延續(xù)當初的精神,葉挺將軍繼續(xù)率領(lǐng)部隊在這一帶抗爭。
他能力太強了,短短三年,軍隊數(shù)量就由原來的不足一萬,瘋漲至十萬人。
老蔣又害怕了,發(fā)動了皖南事變,趁機囚禁了葉挺將軍。
從此,葉挺將軍便開始了五年零兩個月的囚禁生涯。
通過以上故事可知,我軍的名字背后都有著一段深刻的寓意,是某種精神的寄托。
而統(tǒng)一改名為解放軍,那就是要告訴全世界的人民,這個國家有且只有一支軍隊,那就是解放軍。
即使從中分出了海軍和空軍兩種兵種,但他們?nèi)耘f是這支部隊的一部分。
此時此刻,想必后人都已能夠理解教員的良苦用心。
若非他高瞻遠矚,或許我軍從一開始就會陷入被動,而不是從輿論上首先奪得先聲。
參考資料:
1、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由來始末——《新湘評論》2010年第16期33-34,共2頁
2、中國人民解放軍名稱由來——《人民論壇》1996年第8期9-9,共1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