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浙江紹興的魯迅紀念館成了網絡熱議的焦點。這一切源于一位孫姓女士的投訴,她認為紀念館內那面展現魯迅夾煙形象的網紅打卡墻"不妥",會誤導青少年。
8月22日,孫女士將此事投訴到了"浙里辦",建議將魯迅抽煙換成魯迅右手握拳的畫面。她的理由很直接:原畫是魯迅在室內抽煙,墻畫去掉背景后,有引導人在室外聚集抽煙危害他人健康的風險。
孫女士還表示,自己是一名控煙志愿者,平時經常關注公共場所禁煙的話題。
但問題在于,這種"善意"是否應當凌駕于歷史真實之上?魯迅先生確實有抽煙的習慣,這在文獻記錄中都有詳細記載。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中就說:"迅的煙癮,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時候,他吸的,總是哈德門牌的拾支裝包。"
抽煙,早已成為魯迅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他個人風格的標志性特征。
所以孫女士的投訴并沒有得到廣泛支持。相反,有百余位熱心人士通過"12345市長熱線"及咨詢電話聯系景區(qū),要求景區(qū)堅持尊重歷史,不要因為個別人的觀點修改相關畫面。
面對爭議,紹興當地的態(tài)度很明確。紹興文旅集團工作人員回應稱,"目前暫時沒有更換墻畫的計劃"。
8月25日,紹興魯迅故里景區(qū)正式回應:景區(qū)始終堅持尊重魯迅、尊重歷史、尊重藝術,不輕易改變魯迅故里在廣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結語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讓我們看到過去,也讓我們思考未來。當我們試圖用現代的標準去修正歷史時,實際上是在失去這面鏡子的價值。讓歷史回歸歷史,讓文化傳承保持應有的尊嚴和真實,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應有的文化自信。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
《浙江省紹興市的魯迅紀念館有一面魯迅手里夾著香煙的網紅打卡墻,部分游客到魯迅紀念館參觀游覽,會到這面墻點燃打火機或者香煙,拍一張"給先生點支煙"的打卡照》,新浪財經,2025年8月24日
《"魯迅夾煙"被投訴,景區(qū)回應:尊重魯迅、尊重歷史、尊重藝術》,人民日報客戶端,2025年8月25日
《多方回應"魯迅夾煙墻畫遭投訴":尊重歷史,暫無更換計劃》,南方都市報網易號,2025年8月25日
《墻畫上的"魯迅夾煙",要摁滅嗎》,新京報快評
《馬上評丨不必苛責"魯迅抽煙"墻畫》,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