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戰(zhàn)狼》系列創(chuàng)下票房神話的吳京,這次卻親手投資了一部“票房毒藥”,電影《再見,壞蛋》上映四天,累計票房竟不足25萬,堪稱年度電影圈最大笑話。
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不僅讓投資方血本無歸,更狠狠地打了“明星光環(huán)”的臉,吳京作為最大的投資方之一更是遭到了群嘲,這部影片究竟都講了什么呢?
《再見,壞蛋》的票房數(shù)字,可以說是一場實打?qū)嵉臑碾y,電影上映僅僅四天,總票房居然只在25萬左右這個極低區(qū)間徘徊,連百萬的邊都摸不到。
首日票房更是只有區(qū)區(qū)2.5萬人民幣,與當下多數(shù)影片首日千萬甚至上億的成績,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這部電影由吳京通過登峰國際和嘲風影業(yè)兩家公司投資,他是第二、第三出品方,登峰國際甚至主控了影片的發(fā)行。
吳京本人不僅在片中客串,為了宣傳更是罕見地寫下長文,打起了“感情牌”,希望大家支持。
他在文章中透露自己被劇本打動,展現(xiàn)出平時少見的“鐵漢柔情”,然而觀眾并沒有被說動,電影每天的排片量極少僅有154場,上座率更是連0.1%都不到。
這說明影院方根本不看好這部電影的商業(yè)前景,它被院線和觀眾徹底拋棄。,多人直接指出影片根本收不回成本,甚至可能連主演的片酬都付不起,虧得血本無歸。
有評論認為吳京這次投資過于高估了自己的票房號召力,也讓人質(zhì)疑他的投資眼光,一些人甚至認為吳京已經(jīng)跌落票房神壇,與同期重映的《青蛇》兩天拿下179萬票房、每天3572場的排片相比落差巨大。
而如成龍、梁家輝主演的《捕風追影》累計票房輕松突破5億,豆瓣評分高達8.1分,單日票房能超過7000萬,這些都和《再見,壞蛋》的慘淡形成了鮮明對照,吳京為此顯得非常著急,但票房的頹勢已經(jīng)無法逆轉(zhuǎn)。
在劇本創(chuàng)作上,《再見,壞蛋》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影片的核心故事講的是追債人大武和身患絕癥的7歲小男孩豆豆,在武漢老街區(qū)相遇。大武隨后“脅迫”街坊鄰居,一同為豆豆完成遺愿,同時社區(qū)也煥發(fā)了生機。
影片的主旨被概括為“愛與和平”,導演想通過它來展現(xiàn)“人性救贖的溫情”。但是,這種題材被普遍批評為“爛大街”,而且“落伍又令人頭大”,完全沒有新意。
劇情被指不合理,讓人摸不著頭腦,太過“懸浮”,脫離了現(xiàn)實。有人說這簡直像“科幻劇”。為了“感動而感動”,刻意制造高光點,讓觀眾感受不到真實的觸動。
故事里,一個硬漢壯漢配一個瘦弱小男孩,本可能出彩,但人物設(shè)定被批扁平化,沖突也顯得牽強,不夠生活化。電影的喜劇風格過于浮夸,更像是看“小品”,而不是一部有真情實感的電影。
許多橋段也舊得可以,比如“賣房救子”、“大鬧病房的媽媽”以及“醉酒彩票被狗吃掉”這些老套情節(jié),都讓觀眾覺得無聊。影片結(jié)局處理得很突兀,強行安排了一個“闔家歡”式的圓滿,反而讓很多觀眾感到憋屈。
整體來看電影不接地氣,內(nèi)容沒有新鮮感,對觀眾缺乏吸引力。有聲音認為,這種題材和質(zhì)量,更適合在網(wǎng)絡(luò)平臺播出,不該搬上大銀幕。
演員表演和制作細節(jié)上,《再見,壞蛋》同樣受到嚴厲批評,電影雖然全程在武漢拍攝講述武漢的故事,但演員們的口音卻成了大問題。
片中隨處可見帶有濃重京片子口音的“武漢話”,這種不倫不”的口音讓觀眾聽著非常別扭,嚴重削弱了故事的地域真實性。
主演陳明昊扮演大武,他的表演方式被指過于夸張,表情管理不佳演得太用力,他經(jīng)常用嘶吼式的表演和大喊大叫來表達情緒,缺乏細膩的層次感。
觀眾反映陳明昊在片中沒能演好武漢人,反而帶著京片子口音,沒能真正融入角色,陳明昊本身也缺乏足夠的票房號召力,無法撐起整部電影。
扮演豆豆父親沈念三的王寧,也用嘶吼來傳達情緒,表演空洞單一,沒有展現(xiàn)出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
女主角陶慧扮演大武前女友寶兒姐,被認為表演平平?jīng)]有號召力,對影片宣傳幫助不大。
她與陳明昊的顏值搭配也被指“強烈違和感”,表演也有些懸浮。片中還出現(xiàn)了周曉鷗扮演陶慧的追求者,與另兩人構(gòu)成的“三角戀”被指畫風不搭,演員間的表演也難融合。
此外影片的服化道,就是服裝、化妝和道具,被形容為“粗糙”和“敷衍”,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網(wǎng)大質(zhì)感”。
這與同期一些小成本但制作認真的《戲臺》形成了對比,顯示出制作方對觀眾缺乏基本的尊重。
《再見,壞蛋》的慘敗不只是單部影片的失敗,它反映了當前中國電影市場正在經(jīng)歷的深刻變化,影片上映后網(wǎng)上全是差評,有人嘲笑它“撲得連媽都不認識了”,直說“丟人到家”。
媒體普遍認為這部電影“爛得徹底”、“爛得明顯”,就算投資方親自出面吆喝也無人買賬,很多觀眾看完電影感受是“如坐針氈”,實在受不了它的內(nèi)容和制作缺陷。
市場趨勢現(xiàn)在非常清楚,觀眾不再滿足于簡單“溫情治愈”的電影,他們更喜歡那些“夠燃、夠炸、夠狠”的商業(yè)大片,以及有創(chuàng)意、制作精良的作品。
現(xiàn)在的電影市場不再只看話題度,影片質(zhì)量、創(chuàng)意和誠意才是決定成敗的關(guān)鍵,吳京這次的失利也提醒了所有電影人,即使是曾經(jīng)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的人,也無法依靠一部粗制濫造、沒有新意的作品來獲得成功。
觀眾審美在提升,市場競爭在加劇,我們需要回歸內(nèi)容本身,真正尊重觀眾的觀影感受,只有這樣電影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贏得口碑和票房。
大家對于這件事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