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以為成龍的時代過去了,他卻又頑強地打了回來。就在這個暑期檔,他主演的《捕風追影》成了一匹黑馬,不僅穩(wěn)居票房榜第三的寶座,更拿下近十年國產(chǎn)動作電影的最高評分,用一次近乎完美的回歸呼應(yīng)了這個夏天最火的那句網(wǎng)絡(luò)熱?!胺ɡ狭诉€是法拉利”。去年四月,成龍已經(jīng)度過了他70歲的生日。
但此前幾年,成龍早已不再是票房保證,甚至變成了毒藥。2012年,成龍交出了自己的第101部電影作品《十二生肖》。上映時,他說這將是他最后一部打斗激烈的動作片。
自那之后,鏡頭里的成龍的確沒有像往常一樣上天入地、冒險搏命了。他老了,無論多么天賦異稟、壯心不已,終究不可能敵得過歲月。他打不動了,他的電影也跟著打不動了。過去十幾年里,除了一部《英倫對決》,他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豆瓣評分連6分都邁不過去。票房倒是堅挺了一段時間,也不過就幾年而已,隨后便屢遭慘敗,最低紀錄甚至僅有505萬。
捕風追影劇照
爽片的勝利
距離正式上映還有5小時30分,《捕風追影》的票房就通過點映和預(yù)售突破了億元關(guān)卡。許多先睹為快的觀眾給出的反饋,只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爽。
這種爽首先來自簡潔明了。電影開篇便入題,借由一場盜匪佯攻與司警追緝的交手,即刻拉開了正邪雙方的陣容,全無多余閑筆。緊接著雙方短兵相接,跑酷、搏擊、跳傘、變裝輪番呈現(xiàn),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場面,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等到成龍出場,與梁家輝雙雄對決的故事格局已經(jīng)無比清晰,懸念只在兩人如何過招。
這樣的節(jié)奏無疑貼合了當下主流受眾的喜好。在一個倍速播放和短視頻流行的快餐時代,人們習慣了直給,沒有多少耐性去等待鋪平墊穩(wěn),也缺乏慢慢梳理人物關(guān)系和敘事邏輯的興趣。
《捕風追影》的創(chuàng)作者顯然認識到了這一點,對于導演、編劇楊子而言,這也是此前失敗帶來的教訓。2023年,他曾與成龍合作過一部《龍馬精神》,口碑、票房皆不理想。在反思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在文本層面就出了問題:“那時候我對動作片經(jīng)驗不足,寫劇本的時候忘了給動作戲留時間,我是按照兩個小時的文戲長度去寫,當拍完兩個小時的文戲,再加上快40分鐘的動作戲之后,這個片子就淤了,接著往下剪的過程中,為了保留動作戲這些商業(yè)元素,文戲本身是會受到傷害的?!?/p>
這一次,他的劇本干脆直接借用了電影《跟蹤》的創(chuàng)意。這部銀河映像2007年出品的經(jīng)典之作,在內(nèi)容框架和劇情設(shè)計上都提供了相當扎實的參考,大大降低了文戲的失誤風險。同時,韓國在2013年根據(jù)其改編的《絕密跟蹤》,則證明原作之上具備著充足的武戲開發(fā)空間。
《捕風追影》的爽,另一部分即得益于武戲的處理。成龍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要求,片中的動作場面不能為打而打,最終的呈現(xiàn)的確如此,所有的打斗都是劇情節(jié)點自然發(fā)生的,是故事的有效推進,而非割裂的佐料。而在他自己的部分,動作的設(shè)計恰到好處地融入了諸如快速拆槍、家具戰(zhàn)神等標志性招式,既不刻意,又充分滿足了觀眾期待。
對于其他角色,導演則要求飾演盜匪的幾位男演員必須有真功夫,女主角張子楓也提前三個月加入成家班特訓。整部電影里,幾乎沒有一場打斗采用過慢鏡或特寫敷衍帶過,拳拳到肉的真實感帶來了極佳的視覺體驗。
最大驚喜在于梁家輝,不僅憑借過硬的演技塑造出了一個飽滿的反派形象,而且貢獻出了兩場高光的動作戲份。為此,他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訓練,體脂率硬生生降到18%,還特意學習了拳擊。最終,以一敵眾的一場近身搏斗,讓67歲的他展現(xiàn)出了新的魅力,其與成龍的決斗更是成為全片的高潮,幾乎所有人在觀影之后都津津樂道于這一段落。
成龍的彎路
緊湊的節(jié)奏、順暢的故事和刺激的打斗,奠定了《捕風追影》合格的基本盤。即使一些細節(jié)之處存在漏洞,經(jīng)不起推敲,但對于一部商業(yè)片而言,一爽遮百丑。
“爽”從來都是動作電影的不二法門,也是成龍電影一直以來的核心所在。人們看著他飛檐走壁,看著他耍寶出糗,看著他懲惡揚善,一嘆、一笑、一快意,宣泄的都是本能的痛快。但后來,一切發(fā)生了變化——從《十二生肖》之后,成龍電影在三個不同階段大致呈現(xiàn)出了三種面貌。
成龍一直不滿足于只做純粹的動作片,他在意自己電影所可能產(chǎn)生的社會意義,更羨慕李小龍那樣講出深邃、充滿哲學意味的話。他說過,他拍每一部片子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東西要講的。
只是從前他的表達,大都是一些樸素的價值觀,它們來自戲班學徒的規(guī)矩、來自江湖闖蕩的感受,或者來自人之常情的好惡。到了《警察故事2013》《天將雄獅》,他的表達則開始溢出自己的經(jīng)驗,明顯指向了更宏大的主題,于是內(nèi)容服務(wù)概念,說教的味道愈發(fā)重了起來。
觀眾顯然不愿意為之買賬,畢竟沒有人希望在電影院里聽大道理。幾部影片下來,雖然票房靠著過往的號召力穩(wěn)住了,口碑卻沒有一部出彩。面對與初衷相悖的結(jié)果,不知道成龍是不是也想明白了原因,但《鐵道飛虎》以后,他似乎不再那么執(zhí)著于此了,轉(zhuǎn)而拐向喜劇,先后推出了《功夫瑜伽》和《神探蒲松齡》,中間還拍了一部科幻的《機器之血》。
對成龍來說,喜劇依然并非全新的嘗試。恰恰相反,自1978年的《醉拳》起,這始終都是他的招牌。不過他的喜劇不是語言的幽默,不是故事的荒誕,而是在打斗之中加入滑稽的表演和意外的反應(yīng)。然而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他很難再做出帶來這種效果的、靈活花哨的動作了,一張已然衰老的面孔也不適合再去搞怪,所謂喜感和笑點只能依靠其他演員的加入,甚至略顯無厘頭的情節(jié)來完成。這不僅丟掉了原本功夫喜劇的獨特魅力,也不是成龍的擅長所在,更在與其他演員的表演風格之間生出一種尷尬的割裂感。
當喜劇變得尷尬,剩下的就只有苦笑。作品質(zhì)量的長期消耗在2019年形成了反噬,成龍不但在票房上終于敗下陣來,更開始逐漸變?yōu)?a target="_blank" >爛片的代名詞。他也困惑,一次采訪時,他很誠實地對記者說:“我真的抓不住中國觀眾的口味。一些我很看不中的電影會大賣座,電影里邊沒驚喜,而大賣座。我不懂,我真的很不懂。所以自己很怕,我離中國觀眾,那種年輕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遠?!?/p>
既然向前一步總是碰壁,“后撤”便成了最后的掙扎。這幾年,他拍《龍馬精神》、拍《傳說》、拍《熊貓計劃》,越來越多地在電影里向自我致敬,明顯想要走一遭情懷的路線??上в捌缮患?,市場的受眾也早已更新?lián)Q代,這條路還是沒能打通。山重水復,古稀之年的成龍似乎就這樣陷入了茫然四顧的境地。
幸好,如今《捕風追影》成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它的成功其實也給成龍指出了一個可以繼續(xù)蹚下去的方向,就像楊子說的:“觀眾還是想看熟悉的大哥,他畢竟是一個這么多年的巨星,觀眾是有期待的。大哥可以在動作戲里面被打得很慘,但是這個精氣神兒不能卸下來?!?/p>
對此,成龍可能也意識到了。因為就在此次的電影宣傳中,他透露過這樣一個信息:“《熊貓計劃》之后,我說我應(yīng)該有一部動作片了?!?/p>
記者:徐鵬遠(xupengyuan@chinanews.com.cn)
編輯:楊時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