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曉明
大型紀(jì)錄片《記住鄉(xiāng)愁——門楣之上》今年3月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后,反響熱烈。其中,泰安篇《東平梁氏——狀元故里 久久為功》引領(lǐng)人們穿越歷史,回眸北宋時期的東平,曾先后走出父子兩狀元——梁灝被欽點狀元24年之后,其子梁固亦高中狀元。這對父子狀元的故事流傳千古,開啟了梁氏家族跨越千年的文脈傳承。
在今天的山東東平縣州城街道,仍矗立著一座“父子狀元坊”,無聲述說著這段傳奇往事。
“狀元故里”與梁氏家族
山東泰安東平縣,素有“狀元故里”之稱。北宋時期,這里走出了兩位同出一門的狀元——梁氏家族的梁灝與梁固。梁氏家族是東平歷史上顯赫的世家,不僅誕生了父子雙狀元,還有“祖孫三丞相”之譽,族中先后有167人考中進士。
自隋唐確立科舉制度至清末廢除,中國歷史上共產(chǎn)生過800余名狀元,而父子同為狀元的只有梁灝、梁固父子和張去華、張師德父子兩例。
梁氏父子狀元的家鄉(xiāng)——東平梁林村,至今仍生活著600多位梁氏后裔?!傲帧痹诋?dāng)?shù)刂讣易迥箞@,梁林村即因梁氏家族墓園而得名。這里長眠著梁氏家族自九世祖叔虞公至今的七十多代族人。3700多座墳塋中,有7座御葬墳,也就是皇帝賜葬、朝廷出資修建的陵墓。
2010年,人們在墓園旁建起中華梁氏大宗祠,全國梁氏后裔云集于此,祭拜先祖。大宗祠旁保留著一座始建于宋朝的武侯祠堂,墻上懸掛的“武侯遺宗”匾額,記載著家族先祖封侯拜相的榮光。
梁氏家族人才輩出,其中最為人傳頌的就是北宋狀元梁灝?!叭袅簽?,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三字經(jīng)》中的描述雖為訛傳(梁灝實際中狀元時年僅23歲,而非82歲),卻折射出古人對持之以恒寒窗苦讀、考取功名的推崇與尊敬。
梁灝藏身山洞中苦讀
梁氏族譜中,對梁灝的一生有著較為準(zhǔn)確的記載:梁灝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梁通曾任天平軍節(jié)度判官,父親與叔父皆在軍中擔(dān)任要職。家中雖多武將,卻極重文教,少年梁灝早早拜入名師門下,在須城(東平老城)研習(xí)典籍。
須城作為宋朝州府治所,地處京杭大運河畔,市井繁華,商船如織。然而,在潛心向?qū)W的梁灝眼中,此地并非讀書佳處。18歲那年,他毅然決定去海潭寺讀書。海潭寺遠(yuǎn)離城市,距離須城約三十里地,四周山林環(huán)繞,路途崎嶇,梁灝在這里埋頭苦讀。三年后,他赴京趕考。
據(jù)載,梁灝自幼好學(xué),曾帶疑難問題去請教名家王禹偁,王拒之不答。梁灝發(fā)憤讀書,幾個月后再去請教,令王禹偁刮目相看。梁灝初考進士未中,留居京師時曾上書皇帝論治國之道,主張選才不應(yīng)僅憑詩賦,須注重治國安邦的真才實學(xué)。有朝廷官員見梁灝頗有才學(xué),欲留他在京城任職,但21歲的梁灝志存高遠(yuǎn),選擇重返海潭寺繼續(xù)讀書。
一次,梁灝的家人來給他送衣服,在寺里怎么也找不到他,一問住持,方知梁灝跑到西邊那個山洞里面讀書去了。原來,海潭寺時常會有香客到訪,每逢初一、十五,人流更是絡(luò)繹不絕,聲音嘈雜。梁灝發(fā)現(xiàn)附近山林幽寂,除了獵戶到此打獵,平時鮮有人跡,峭壁間有一山洞。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梁灝每日清晨繞山攀巖,爬到那個山洞里,帶上一點吃食和水,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靜靜地讀書。山洞位于懸崖峭壁上,幾乎沒有可走的路,要手腳并用才能艱難地爬入洞中。但在梁灝看來,那正是難得的清靜之地,無論刮風(fēng)下雨,他每天都會去山洞里讀書。
兩年后,23歲的梁灝高中狀元,由此步入仕途,歷任翰林學(xué)士、開封知府等職。其間,他曾與楊礪、朱臺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wù),又與錢若水等同修《太祖實錄》及《起居注》。梁灝精于吏事,奏對明敏,見解深遠(yuǎn),深得真宗賞識,凡大臣奏章,常交梁灝與薛映先行審閱,參議可否??上В觳患倌?,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梁灝暴病卒于開封知府任上,年僅42歲。
梁灝存詩甚少,如“細(xì)雨隔簾煙火滅,落花風(fēng)動欲黃昏”“草色墻陰合,花香夜雨和”,描寫寒食景象,頗為生動。著有文集十五卷,今已佚。
“父子狀元”名揚天下
梁灝有三子:梁固、梁述、梁適。宋時,按照朝廷慣例,官員功成可蔭及子孫。作為三品大員,梁灝去世后,其長子梁固本可受蔭封直接為官。梁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字仲堅,自幼胸懷大志,崇尚氣節(jié),曾著《漢春秋》,深得父親梁灝贊賞。然而,面對唾手可得的功名,梁固卻做出了讓人吃驚的選擇,他雖已憑父蔭獲賜進士出身,卻主動上書登聞院,懇請收回成命,愿憑真才實學(xué)博取功名。
梁固繼承父志,進入父親當(dāng)年日夜苦讀的山洞,終日與山林、典籍為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梁固一舉奪魁,高中狀元,時年僅22歲。梁灝、梁固這對“父子狀元”的美談一時傳遍天下。
中狀元后,梁固初授將作監(jiān)丞,后升任著作郎,入史館任職,歷任戶部判官、判戶部使三司勾院等職。梁固為人豪爽,善與人交,疏財慷慨,明于吏道。馬元方掌管三司時,處事多有疏漏,梁固屢奏朝廷,革除了財源流失之弊。當(dāng)時全國刑獄混亂,錯判、誤判比比皆是,梁固奉詔審查刑獄,仔細(xì)研究,明察暗訪,斷案公允,處置得宜,贏得朝野贊譽,時稱“平審”。
梁固博覽群書,才學(xué)淵博,奏頌文辭甚為工整,著有文集十卷。遺憾的是,他的壽命比父親梁灝更短,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因病早逝,年僅32歲。
梁灝的次子梁述亦早逝,一生無太多作為。
三子梁適,亦中進士,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雖父、兄早亡,梁適卻表現(xiàn)出非凡的毅力,曾編纂父、兄文集,得宋真宗嘉許,并于景祐元年(1034)憑真才實學(xué)考中進士。梁適以直言敢諫、為政清明著稱,他致力于學(xué)業(yè)與政治,以自身努力延續(xù)家族榮光,贏得“忠孝三梁”美譽。
詩書傳家的典范
梁灝、梁固這對父子狀元的故事在民間傳為美談,為后世學(xué)子樹立起勤學(xué)典范。當(dāng)?shù)匕傩諡榱思o(jì)念這對父子狀元,把他們讀書的地方更名為“書堂峪”,給山洞取名“狀元洞”。梁氏族人引以為榮,常以此訓(xùn)誡子孫:唯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功業(yè)。以苦讀為榮,成為梁氏家規(guī)、家風(fēng)。除“父子狀元”外,梁氏家族還涌現(xiàn)過梁適、梁子美、梁燾“祖孫三丞相”的佳話,成為東平顯赫世家與詩書傳家的典范。
據(jù)考證,梁姓源于春秋時期夏陽少梁邑,以國為姓。梁后被秦穆公所滅,然梁姓存續(xù)。朝代更迭中,梁氏先后徙居安定(今甘肅涇川北)、東原(今山東東平)等地,其家族顯赫之久,史上罕見。宋朝是東原梁氏家族鼎盛時期,族人居朝為官者頗多,當(dāng)時有“梁半朝”之稱。顯赫家族亦衍生諸多傳說,最著名的當(dāng)數(shù)山東、河南一帶流傳的戲劇《滿堂笏》,“笏床多插梁家板,赤心盡報宋江山”即為其寫照。
《泰山編年通史》載:梁氏唐末自濮州移居鄆州(治所在今山東東平),此后名賢輩出,除梁灝的祖父梁通(天平軍節(jié)度判官)及梁灝與梁固、梁適父子外,族人中還有梁彥昌(梁適之子,歷任鄆州通判、德順軍郡守)、梁彥通(梁適之子,曾任華州知州)、梁子美(梁適之孫,歷任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戶部尚書、尚書右丞)、梁蒨(兵部員外郎)、梁燾(梁蒨之子,任尚書左丞)、梁楷(南宋畫家,曾任畫院待詔)等,皆以吏干或才藝聞名。
父子狀元牌坊今尚在
在今天的山東東平縣州城街道,仍矗立著一座“父子狀元坊”。此坊是為旌表梁灝、梁固這對狀元父子而立的。古時,東平州城呈龜形,傳龜有七十二經(jīng)絡(luò),故城內(nèi)設(shè)七十二條街巷、七十二胡同、七十二牌坊。相傳乾隆皇帝南巡路經(jīng)此地,牌坊多被拆除,唯留父子狀元坊。此坊為歷代文人所景仰,為世人勸學(xué)之典范。
據(jù)史料記載,父子狀元坊原坊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具體始建年代無從考證。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兗州知府金一鳳出于對梁灝、梁固父子的推崇,因原坊傾圮,奉旨重修,改為石坊。牌坊以曲阜青石砌筑,坐北朝南,四柱三間,為中間高、兩邊低、單檐仿木牌樓形式,高8.5米,寬10米,基座石高0.5米、長3.5米,匾額上鐫刻金一鳳楷書“父子狀元”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中柱正面鐫刻金一鳳題書的一副楹聯(lián):“是父是子同作狀頭千載少,為卿為相流傳歷代一門多。”金一鳳重修的“父子狀元坊”后遭損毀,現(xiàn)在這座石坊是1997年依原坊圖樣恢復(fù)重修的。
距離父子狀元牌坊不遠(yuǎn)處,另有一座“龍門連躍坊”,銘記著明嘉靖末年東平州人武之大兩中進士的傳奇。武之大,字連城,第一次考中進士之后,當(dāng)官后被貶,之后他發(fā)奮圖強,孜孜以求,第二次又考中進士,當(dāng)了縣官,后官至右參政,如鯉魚兩躍龍門,故有“龍門連躍”之譽,正應(yīng)了“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之理。
歷史上,東平縣有250余人考取進士,鼎盛時期老街上矗立著數(shù)十座牌坊,彰顯著一個個家族的榮光,也見證了向?qū)W之風(fēng)在這片土地上的傳承。一個家族走出父子雙狀元、祖孫三丞相,將梁氏家族孜孜不倦的勤學(xué)之風(fēng)深深烙印于這片土地。梁氏家族的勤學(xué)之風(fēng)也逐漸融入當(dāng)?shù)孛耧L(fēng),影響著更多的人,澤被后世。今天的梁林村,既因狀元故里聞名遐邇,更因深厚的勤學(xué)傳統(tǒng)積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蘊。
(作者為中國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泰安市作協(xié)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