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海波
8月26日,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建立45周年,舉城同慶。
據(jù)說,市民中心的廣場已經(jīng)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雖然是周二工作日,但是很多人一下班早早地等在廣場。不得不說,深圳人的激情,永遠都是在線的。
我之前說,在深圳如果不拼搏,可能連喝湯都來不及,深圳的卷,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有人留言說,那不是拼搏,是無聊。
可能對于在縣城有產(chǎn)業(yè)的人來說,確實挺無聊的。畢竟,族望才留原籍,家貧才會走四方。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深圳建區(qū),很多內(nèi)路人蜂擁南下,尤其是湖南、江西人,春江水暖,占據(jù)先機。
當然,到今天,這些早先因為家里條件不好來到深圳的人,早已經(jīng)實現(xiàn)財富自由,也成了新市民。
而今天,依然有無數(shù)的年輕人,一畢業(yè)就南下,東進,涌入北山廣深的城中村,想要在年輕的時候,綻放光芒。
談何容易?
八年前,當我坐上深圳最擁擠的4號線再轉(zhuǎn)公交,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在百度生產(chǎn)力大廈上班的時候,我感受到的不是深圳的速度,也不是對未來的憧憬,而是生活的不易。
6點多起床,7點前要坐上地鐵,8點半之前得趕到公司的4樓打卡,否則一個月超過三次,就要扣錢了。
尤記得,很多人擠不上電梯、來不及打卡,直接沖向步梯,跑步四五層樓,趕在最后幾秒,刷臉打卡。
晚上熬到八九點,又拖著疲憊的身子擠進地鐵,在人潮涌動的車廂里昏昏欲睡,回到家里差不多十點了。
想起次日又要早早起來趕車,胃里一陣翻涌。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類似的職場經(jīng)歷。
你看到城市的高樓大廈,背后的霓虹繁華,卻不能選擇性忽視搬磚人的汗水,才滋潤了這座城市的繁華。
當然,在深圳這么辛苦,為什么依然有人不斷涌入呢?
因為,苦就苦點,但還是有很多機會的。只要不懶,總有口飯吃。但是在老家,或許連當牛馬的機會都沒有。
后來我離開了百度,幾經(jīng)輾轉(zhuǎn),不知不覺,人到中年。生活的艱辛依然不減,甚至很多時候要承受的壓力和困難更多,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人到中年,選擇的機會更少,留白的空間變得稀缺,每走一步就更應該謹慎。今天下午去觀瀾見了做太陽能板的老板,再次坐上4號線,依然人潮涌動,摩肩接踵。
地鐵里背電腦包的年輕人,依然擁擠,但是這何嘗不是一種倔強的堅持呢?
有人離開,也有人再來,這座城市從不為誰停下腳步,卻總會給肯往前走的人留燈。
就像 45 年來,它從灘涂長成天際線,我們從青澀走到篤定,本就是一場 “互相成就” 的修行。
就像有人說,沒有一座城市的繁華是憑空長出來的,就像沒有一份堅持是白熬的 —— 深圳的故事寫在地標上,而我們的故事,寫在為它添過磚的每一個日子里。
深圳的 45 年,藏在摩天大樓的霓虹里,更藏在每個趕早班地鐵、追晚班星光的打工人心里。
-End -
睜眼看世界的曉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