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德邁,這位曾在亞冠賽場引發(fā)巨大爭議的約旦裁判,如今帶著他的哨聲降臨濟南奧體中心,執(zhí)法周末的“京魯大戰(zhàn)”。今年3月6日亞冠1/4決賽首回合,馬哈德邁執(zhí)法的泰山隊與橫濱水手的比賽就曾引發(fā)巨大爭議。那場比賽,泰山隊最終1-2失利,賽后崔康熙委婉表達不滿
說實話聘請外籍主裁判,不過是足協(xié)的遮羞布!當中超聯(lián)賽再次迎來京魯大戰(zhàn)這樣的焦點戰(zhàn)役,中國足協(xié)再次祭出了“洋哨”這張安全牌。殊不知與馬哈德邁搭檔的兩名助理裁判和視頻助理裁判全部由中國本土裁判擔任。這種“混搭模式”讓外籍主裁判的執(zhí)法效果大打折扣,因為VAR裁判可以通過耳麥隨時影響主裁判的決策,甚至改變比賽走向。
現(xiàn)在的中超,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不是場上的主裁判,而是VAR室里的人。這種情況在京魯大戰(zhàn)中可能再次上演。外籍主裁判在場上奔跑執(zhí)法,但每個關鍵判罰都需要接受本土VAR團隊的“審核”。進球可以回溯到幾分鐘前找出瑕疵取消;假摔可以通過多角度回放判定為點球;甚至一次正常的身體接觸可能被解讀為犯規(guī)?!巴饧鞑门衼砹?,也逃不過本土VAR的‘指導’,”一位球迷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這就好比請了個外國CEO,卻必須聽命于中國部門的經理。”
本賽季首回合京魯大戰(zhàn),泰山隊客場1-6慘敗。那場比賽中,澤卡與吳興涵上半場便被紅牌罰下,導致少兩人作戰(zhàn)的泰山隊早早交出主動權。此次回到主場,泰山隊自然希望“復仇”。但裁判因素的介入,特別是VAR團隊的本土化,讓比賽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足球應該由球員決定比賽,而不是裁判。但在現(xiàn)有體制下,這個理想狀態(tài)似乎還很遙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