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將于 8月31日至9月1日 舉辦,這次峰會是上合組織成立后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會議。與會代表層級高,范圍廣,不再只是區(qū)域內國家見個面,而是把更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拉到一起,談具體事、做實際安排。
成員國領導人基本到齊,普京、莫迪、佩澤希齊揚等都在名單上。中亞國家的托卡耶夫、扎帕羅夫、拉赫蒙、米爾濟約耶夫也會到場。觀察員和伙伴國里,有蒙古國總統(tǒng)呼日勒蘇赫、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周邊重要國家的領導人同樣受邀,包括印尼總統(tǒng)普拉博沃、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越南總理范明政、老撾國家主席通倫、尼泊爾總理奧利、馬爾代夫總統(tǒng)穆伊茲、埃及總理馬德布利。
國際組織方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內的10位負責人將參加,上合秘書處與地區(qū)反恐機構、東盟、獨聯體、集安組織、中西亞經合組織、亞信、歐亞經濟委員會、亞投行等機構代表都會到場。
上述代表濟濟一堂,說明一件事:這次上合峰會對接的是更寬的議題,已經超出傳統(tǒng)的區(qū)域范圍。
然而,就在外界聚焦天津時,美國宣布對兩家中國企業(yè)實施制裁,理由是“為伊朗石油運輸提供便利”。中國外交部表態(tài)很明確:反對缺乏國際法依據、沒有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在國際法框架內同伊朗開展正常合作,正當合理;中方會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企業(yè)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其實美方這個舉動并不稀奇,但放在峰會前夕,指向就很清楚:打亂節(jié)奏,制造壓力,給參會國家一個“提醒”。說穿了,目的是讓一些國家在推進與中國的合作時顧慮更多。
把這兩件事放在同一張圖里,重點不在“誰更響”,而在“誰更穩(wěn)”。大家關心三條主線:安全協作、經貿與能源、金融與多邊工具。三條線如果能接上,外部的噪音就很難把事情拖住。
安全這一塊,上合有多年基礎。反恐、反極端、反分裂,是常規(guī)項目,地區(qū)反恐機構一直在運轉,成員國的執(zhí)法協作、聯訓、情報交流都有固定機制。這次領導人集中對表,反恐與邊境安全的協作預期會繼續(xù)靠前。一些國家的民生穩(wěn)定和安全問題是綁在一起的,邊境更穩(wěn),社會預期就更穩(wěn)。
經貿與能源這一塊,參會的國家具有互補性。從歐亞內陸到印度洋、再到西太平洋的通道,都有人在這張桌上。有的是資源出口方,有的是制造與消費大國,中間需要運輸走廊、港口樞紐和通關配套。多邊合作的粘性,來自真金白銀的收益,不是幾句口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國家愿意來天津,因為合作項目能帶來訂單、就業(yè)、稅收,這些都是實在的。
金融與多邊工具,是決定“落地速度”的關鍵。聯合國、東盟、亞信、歐亞經委、亞投行等負責人都在一個場里,意義不在誰更權威,而在怎么把流程接起來。如果各家機制能把接口對好、把流程簡化、把支持工具放到位,項目推進就會更順。
那這次峰會能帶來什么?相信大家更在意的是“可執(zhí)行”的結果。像反恐協作的更新安排、跨境物流和口岸便利化的具體清單、能源與大宗貿易的結算便利安排、與國際組織的協同機制優(yōu)化,這些都很關鍵。
會后觀察三個指標就夠了:跨境運價和保險費率有沒有往下走;口岸通關時間有沒有縮短;重點項目的談判和開工有沒有提速。這些變化不會當天出現,但在一個季度內能看出方向。
這次天津會,也有明顯的象征意義。20多位外國領導人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愿意在中國北方港口城市聚集,釋放的是對多邊合作的支持。這種場景會推動各方把口頭表態(tài)變成正式安排。合影不是目的,但它能給后續(xù)的執(zhí)行加速度。對很多國家來說,這樣的推動力,比喊話更有效。
中方早已經表態(tài),反對無授權的單邊制裁,支持在國際法框架內開展正常合作,并將維護企業(yè)與公民的合法權益。天津這次,關鍵是把流程拉直、把細節(jié)落下。誰能讓通關更快、融資更穩(wěn)、運輸更順、規(guī)則更清楚,誰就更占先。
外面的聲音再大,真正有用的,還是這些能被執(zhí)行的安排。把它們做好,合作就穩(wěn)了,預期就穩(wěn)了。這樣一來,外部的干擾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