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效率的渴求,古茗沖出了鮮果茶這條死亡賽道,也是靠著對效率的極致利用,它能以極度不平衡的區(qū)域分布,成為TOP2級別的萬店王者。
最近有一個梗在互聯(lián)網上很火:
在上海不能喝蜜雪冰城,否則東方明珠會變成防御塔開始攻擊你。
好玩的是,上海其實是全國蜜雪冰城最多的城市之一,已經超過600家門店了。如果東方明珠真成了防御塔,那么上海上空天天都是槍林彈雨。
相反,有一個萬店王者級別的奶茶品牌,至今都還沒有踏足上海市場一步。
這個品牌就是古茗。
這期內容,我們來拆解一下古茗的商業(yè)套路。
01
古茗,aka「小鎮(zhèn)版喜茶」,同樣主推鮮果茶,同樣主打用料優(yōu)質。喜茶的王牌單品,多肉葡萄,奶蓋芒果,芝士莓莓,多肉桃桃,在這里也是應有盡有。
當然,價格也是「小鎮(zhèn)版」,即使喜茶降價后,古茗的價格也還是比喜茶便宜半檔。
但在商業(yè)上,「小鎮(zhèn)版喜茶」的表現就很強了。
港股上市公司,奶茶界僅次于蜜雪冰城,唯二的萬店王者,門店數比霸王茶姬和喜茶加起來還多。而且古茗不搞極限低價,單杯15元左右的價格,讓這個萬店顯得特別有含金量。
更何況,鮮果茶的路其實不好走。
鮮果茶路線最大的問題就是用料品質高且流程復雜,價格上便宜不了,而且配料一雜,供應鏈壓力大不說,制作方法也更加復雜,結果就是出杯慢,口味的偏差率也高。
鮮果茶這個定位,就是一條死亡賽道。
那么古茗是怎么把這條路走通的?
古茗很清楚,身為「小鎮(zhèn)做茶家」,盲目進軍大城市,必然死得很慘。
不如先把基本盤守住。
2010年,古茗在浙江臺州溫嶺大溪鎮(zhèn)開出了第一家店,很快在本地站穩(wěn)了腳跟。
搶下臺州以后,古茗卻沒有急著把門店開到杭州或者上海去,而是以臺州市為圓心,向周邊的浙南,福建北部,江西東部延展。
眾所周知,這一帶是沒有什么二線以上的大城市的,就連在各自省內,都是經濟相對不那么發(fā)達的地區(qū)(注意是相對),但古茗就是把這么一片小鎮(zhèn)地帶,打造成了自己的龍興之地。
為什么呢?
很簡單,因為近,越近越好做管理,越近越好做品控。
古茗是做加盟的,加盟店要想做大做強,開店不是最難的,品控和管理才是最難的。
所以古茗沒有貿然擴張全國,而是在總公司能覆蓋到的范圍內,用直營店的做法去做加盟店。
和其他只管收加盟費和物料成本的加盟品牌不同,古茗早期幾乎是保姆式服務開店。從選址到裝修,從管理到原料,全都由總公司協(xié)助完成。
如果這些店分散在全國各地,那管理成本肯定會把這家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壓垮。
但好在古茗開店雖然多,但都局限在了一個不大的區(qū)域內,有效控制了管理成本,把加盟店管出了直營店的效果。
但凡古茗野心大一點,直取上海,直奔北京,那沒準早就泯然眾人了。
02
在臺州邁出第一步成功后,古茗開始完善自己的「小鎮(zhèn)方法論」。
最重要的,就是打造供應鏈。
在一二線城市做得比較成功,希望滲透三四線城市的連鎖品牌,進入下沉市場后往往會發(fā)現一個問題:
一座小城市的容量,容不下好幾家門店。
在北京上海這種超級都市,同一品牌能開上百家門店,但在中國,還有很多小縣城甚至鄉(xiāng)鎮(zhèn),它們往往只有一條商業(yè)街,一塊鬧市區(qū),從頭到尾可能走上20分鐘就逛完了。能容納同一品牌的奶茶店,恐怕也就三四家,不能更多了。
在單一小城市,無法做到高密度開店,這就是給供應鏈出難題了。
特別是鮮果茶,大量的原料都是短保耗材,非常依賴冷鏈供應鏈,投入高成本大,單靠個位數的門店,投入產出比怎么算都是虧的。但你要是隨便漲價的話,小城市消費者可沒有上海北京的經濟實力。
但古茗有自己的「小鎮(zhèn)方法論」。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讓冷鏈供應鏈在下沉市場實現規(guī)模經濟,必須格局打開,不能以城市為單位拓店,而是要以地區(qū)甚至省份為單位。只要門店能在一個地區(qū),或者一個省份實現足夠密度,同樣能把供應鏈效率拉高。
至于單一縣市門店密度高不高,就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說,古茗的路徑非常獨特,大部分茶飲品牌,是供應鏈跟著門店走,但古茗是門店跟著供應鏈開,在供應鏈能覆蓋到的一塊地區(qū),把門店加密到飽和,再逐步往外拓。
密集的門店網絡中,超過75%的店位于倉庫150公里范圍內。從倉到店的平均配送成本,只占GMV的0.9%,遠遠低于行業(yè)2%的平均水平。
既然一座小鎮(zhèn)的門店密度不夠,那10座小鎮(zhèn)總該夠了。10座不夠?那100座夠不夠。
把一個省當成一座城市去攻克,這就是古茗的方法論。
這和前面提到,不盲目追求開店范圍,而是把更多的門店,局限在一個區(qū)域追求密度,是一體兩面,互為表里的。
別看這個方法論格局很大,但實際上還是很有「小鎮(zhèn)」氣質的。
要知道,在中國數得上號的奶茶里,古茗已經是最下沉的品牌了。
沒錯,它比蜜雪冰城還要下沉。
根據灼識咨詢的報告,中國排名前五的現制茶飲品牌里,古茗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門店覆蓋度最低,只有21.3%,比蜜雪冰城的25.4%還要低。
另外還有兩個數據。
截至2023年9月末,古茗位于鄉(xiāng)、鎮(zhèn)的門店占總數的38.3%,而同級別品牌,位于鄉(xiāng)鎮(zhèn)的門店比例通常低于25%。
2023年,古茗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產生的GMV達到147億元,占據這一市場大概22%的份額,也遠遠高于其他品牌。
另外,它對于一些核心城市,重要地區(qū),都展現出了驚人的佛系。
比如上海,比如南京,再比如北京。放棄這些核心城市,目前看來幾乎沒有影響古茗在中國奶茶版圖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在一些重要地區(qū),古茗也是選擇了暫緩擴張。
如果你打開餐飲數據庫「窄門餐眼」,會發(fā)現,古茗的門店擴張是極度不平衡的。
一個萬店王者,卻只覆蓋了20個省,225座城市,而且門店高度集中在浙江、廣東、福建三大沿海省份。在北方和西部,卻留下了大面積的空白版圖。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到這種不平衡,我們可以拿霸王茶姬的版圖來對比一下。雖然門店數只有古茗的六成,但霸王卻無愧霸王之名,幾乎在每個省級行政區(qū)都實現了布局。
另外,古茗的城市集中度,在奶茶品牌里相對比較低,也是因為繞開了北京上海這些適合高密度開店的大城市,專攻小鎮(zhèn)的結果。
古茗內部,在2021年之前,甚至還有過一條不成文的開店策略,「黃河以北不開店」。
這句話雖然聽著很刺耳,卻是一項非常務實的策略。
要知道,同樣是主打小鎮(zhèn)縣城,南方和北方的小鎮(zhèn),也是兩個物種。
南方,尤其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鄉(xiāng)鎮(zhèn)密度是非常高的,彼此之間物理距離并不遙遠。而且由于大量的散裝城市,弱市強縣的存在,導致在南方,縣鎮(zhèn)一級無論是物流便捷度,還是消費購買力,都能支撐古茗的戰(zhàn)略。
但在北方,廣袤的土地上,城區(qū)密度降低,物理距離拉遠,要把在浙江、福建通行的「小鎮(zhèn)方法論」機械平移到這里,完全不現實。
哪怕2021年之后,古茗啟動了「越過黃河」計劃,也是先從奶茶大本營河南起步試水,而不是大規(guī)模貿然進軍。
它知道自己的「小鎮(zhèn)方法論」不是什么包打天下的理論,所以選擇了先猥瑣發(fā)育,等實力強大到一定程度,再做下一步行動。
03
深耕小鎮(zhèn)市場,也不是完全沒有代價的。
最大的代價,就是品牌力會比較弱。
要知道在奶茶界,品牌力這個東西,是可以靠營銷短期砸出來的。你不去大城市,不去北上,怎么做營銷?
古茗的選擇,又顯得很有「小鎮(zhèn)氣質」:
靠穩(wěn)定的品質,和有節(jié)奏的菜單更新,把品牌力慢慢磨出來。
這句話聽著像吹牛,但實際上,涉及一家公司在供應鏈上的戰(zhàn)略判斷。
我們常說,餐飲行業(yè)里,供應鏈很重要,但究竟什么是供應鏈?
所謂的供應鏈,可以分為采購、加工和配送三個部分。
以中國奶茶top2,蜜雪冰城和古茗作對比,兩家公司的供應鏈都很強,但不是一個強法。
蜜雪冰城的核心優(yōu)勢在于采購和加工。
它是門店數斷層第一的奶茶,可以靠著采購規(guī)模,狠狠壓低采購價格。另外,它絕大多數的原材料都是自己生產的,自產率高達60%,在成本上,就可以把同行甩開幾條街。
但弱點在于,它為了低成本,選擇了更簡單的原材料,程度更高的工業(yè)化,導致靈活度不夠,沒有辦法和其他奶茶品牌一樣,那么高頻地推出新品,更新菜單。
古茗呢?它反過來了。它的采購和加工不弱,但最強項是配送。
同樣是冷鏈物流,蜜雪冰城采用的主要是兩溫車,也就是常溫+冷凍。但古茗不一樣,它用的是三溫車運輸,也就是常溫+冷凍+冷藏。
加冷藏的目的,不止是為了保存水果,更是增加了配送的靈活性和復雜性,可以使用品質更好的奶,更多樣的小料,從而做到周周上新。
基于靈活的配送能力,古茗再次升級了自己的「小鎮(zhèn)方法論」。
他們提出了一個叫做「關鍵規(guī)?!沟母拍睿簿褪且粭l區(qū)域供應鏈,覆蓋門店要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實現規(guī)模經濟。這個數量,就被稱為「關鍵規(guī)模」。
在古茗當下的定義里,當一個區(qū)域的店開到了 500 家,才可以被認為達到關鍵規(guī)模,古茗才會開始建倉。而等到門店密度更高的時候,才會繼續(xù)開拓下一個區(qū)域。
這件事,對于一家鮮果茶品牌尤其重要。
高密度門店疊加自建供應鏈,古茗可以做到一天兩次原料配送,而在鮮果茶這個賽道,就意味著它的原料比其他品牌更新鮮,口感更好。
當你的口味強于對手時。就會擁有更高的復購率,研報顯示,古茗消費者平均季度復購率達到53%,高于行業(yè)的30%。而更高的復購率,則是讓古茗的門店可以開得更密集,讓公司花大錢砸下去的供應鏈更有性價比。
復購率,是最能體現一個品牌長期價值的指標。
縱觀古茗發(fā)展史,它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像2007年的喜茶,2022年的霸王茶姬那樣,一步升天的迅猛爆發(fā),它只是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小鎮(zhèn)方法論」,然后等待量變引發(fā)質變。
到這里,就能更加理解,為什么古茗不急于進入上海和北京。
因為在二三線城市,古茗的口味是有明顯優(yōu)勢的,但在北上這種奶茶行業(yè)極度內卷,各種新奇口味都能最先喝到的地方,就沒有那么顯眼了。
沒有優(yōu)勢,就不急著進去了。
況且再大的城市,也只不過是區(qū)域里的一小塊,只要在區(qū)域里把供應鏈鋪好,門店密度夠強,想要合圍吃掉大城市,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古茗的小鎮(zhèn)氣質和實用主義的經營風格,此時已經暴露無疑了。
而這種實用主義,又是非常貼近當下奶茶市場競爭格局的。
04
根據我的奶茶史觀,中國的奶茶發(fā)展史大概分為四個階段。
前三個階段,都是原料定義的。
1.0是茶粉沖泡時代,2.0是小料奶精時代,直到3.0,也就是新茶飲時代,奶茶的品質和用料才得到了大幅提升,喜茶、奈雪、樂樂茶都是這一階段涌現的品牌。
直到4.0時代,產品和原料創(chuàng)新停滯了,模式創(chuàng)新成為了主導。
這個時代的主題只有一個:效率。
只有把公司的運營效率拉滿的品牌,才能在這個時代成為一方諸侯。
例如霸王茶姬,用最簡潔純粹的茶+奶+糖的模式,結合自動萃茶機提升出杯效率,疊加營銷上各種免費促銷和碰瓷奢侈大牌,短短8年,快速成就了一家不可小覷的奶茶巨頭。
再比如蜜雪冰城,極致低價,極致供應鏈,極致的開店效率,從一家20多年的老品牌,成就了中國市場上毋庸置疑的茶飲之王。
再比如古茗。它的方法論,就是極致務實,極致的小鎮(zhèn)作風。
它不執(zhí)著于要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奶茶高地插一面旗,也不執(zhí)著于讓中國大地上每一個省份,每一座城市都能喝到它。
它執(zhí)著的是要讓每一條供應鏈的效率都拉滿。
因為對效率的渴求,它沖出了鮮果茶這條死亡賽道,也是靠著對效率的極致利用,它能以極度不平衡的區(qū)域分布,成為TOP2級別的萬店王者。
未來國內還有十幾個空白區(qū)域,等待它去拓展。相比那些只能全力出海去找增量的品牌,古茗尚有余力。
也許這家公司,還沒進化到它的究極形態(tài)。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眾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yè)世界的有趣就在這里。
關注大眾消費,互聯(lián)網商業(yè)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