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曾為中國“量身定制”核打擊計劃!
妄圖用核彈突破核戰(zhàn)底線,以求對華實施“有限打擊”而不引爆全面戰(zhàn)爭。
毫不夸張的說,一場由美國挑起的核軍備競賽,已悄然升級,全球和平面臨空前危機!
押上全部籌碼的非對稱幻覺
美國之所以敢于構思如此冒險的計劃,其信心完全建立在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數(shù)學模型上,一個關于中美核力量的巨大鴻溝。他們篤定,在這場牌局里,自己的籌碼多到足以讓對手不敢跟注。
首先是數(shù)量上的碾壓,在2018年那份報告的評估中,美國手握超過3700枚核彈頭,隨時可以動用的戰(zhàn)術核彈頭就至少有1000枚。而他們當時估算,中國的核武庫總數(shù)可能還不足300枚。這是一個超過十倍的巨大差距,足以讓任何對手在按下按鈕前都得掂量再三。
更關鍵的是,美國認為中國的核力量結構存在“致命缺陷”。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核武器絕大多數(shù)是用于終極威懾的大當量戰(zhàn)略型號,而能夠用于戰(zhàn)場對等反擊的戰(zhàn)術核武器幾乎是空白。
這意味著,如果美國用“小刀”捅過去,中國手里只有一把準備同歸于盡的“大錘”,根本沒有合適的工具進行對等還擊。
投送能力的代差,則讓這份自信更加膨脹。美方情報顯示,當時中國能依仗的核潛艇,比如那幾艘094型,數(shù)量稀少且遠洋作戰(zhàn)能力有限。反觀美國,不僅擁有十多艘航母戰(zhàn)斗群,還有先進的核潛艇與艦載機。
這個計劃的執(zhí)行方式也經過了精心設計。新型的W76-2低當量彈頭,在2019年就已經悄悄部署在了潛艇上。
而B61-12型核彈,則可以由F-35這種隱身戰(zhàn)斗機搭載。這些?;涂栈脚_,神出鬼沒,讓對手防不勝防。美國人還特意避免了在日、韓、菲等國的陸地上部署這些武器,以免過度刺激周邊國家,導致局勢失控。
這一切,都服務于一個核心理論——“分層威懾”。美國決策者天真地將核武器分成了三六九等,并單方面假設,面對一場小規(guī)模、低當量的核打擊,中國會“理性”地選擇“捏著鼻子認了”,絕不敢動用戰(zhàn)略武器進行報復,因為那意味著全面戰(zhàn)爭。
他們相信自己能將沖突的損傷限制在可控范圍內,從而在這場膽小鬼博弈中獲勝。
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加速器
然而,華盛頓的算盤,最終還是打錯了。他們精心設計的核威懾,非但沒能鎖住對手,反而像一劑強效催化劑,意外地按下了中國核力量現(xiàn)代化的“加速鍵”。中國的回應,遠比美國預想的要快得多,也系統(tǒng)得多。
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數(shù)量。外部機構的估算顯示,中國的核彈頭總數(shù),從2018年被認為的不足300枚,在短短幾年后的2022至2023年間,就猛增到了超過500枚。
更有預測認為,到2030年,這個數(shù)字可能會達到驚人的1000枚。曾經那個十倍的數(shù)量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追平。
比數(shù)量更重要的,是生存能力的指數(shù)級提升。為了應對美國“首輪打擊”的設想,中國開始了一場規(guī)模浩大的“地下長城”工程。
在西部廣袤的高原與沙漠地帶,數(shù)百個加固的導彈發(fā)射井拔地而起。這些深藏地下的“利劍”,與那些在公路上機動發(fā)射的東風-26導彈一道,構成了難以被一次性摧毀的二次反擊基石。
針對被美方視為短板的?;c空基投送能力,中國也在奮起直追。性能更強的095型潛艇正在研發(fā),旨在建立更可靠的水下核威懾。同時,高超音速武器和多彈頭技術的突破,則讓美國引以為傲的反導系統(tǒng)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面對外部壓力,中國的戰(zhàn)略姿態(tài)也愈發(fā)清晰。雖然官方一再重申堅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和最小威懾原則,但國防白皮書也明確指出,發(fā)展核力量就是為了反制核脅迫,確保國家的生存。其核心目標已經非常明確:優(yōu)化核力量結構,提升快速反應能力,確保威懾的絕對可信。
核禁忌
美國戰(zhàn)略規(guī)劃者最大的誤判,或許在于他們從根本上就搞錯了核武器的本質?!暗彤斄俊焙汀坝邢蕖边@些修飾詞,聽起來似乎讓核武器變得溫和可控,但這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想。
核武器的門檻只有一個,那就是“使用”與“不使用”。自1945年以來,人類社會好不容易建立起了核禁忌。一旦這個禁忌被任何形式的核爆炸所打破,打開的將是一個無法關閉的潘多拉魔盒。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以被精確控制的“有限核戰(zhàn)”。
中國的立場對此說得非常清楚:從政治意義上講,戰(zhàn)術核武器與戰(zhàn)略核武器沒有任何區(qū)別。任何落在中國本土上的核彈,無論當量大小,都將被視為對國家生存的根本威脅。而回應,也只有一個選項:動用全部力量,用最大當量的核武器,對美國本土進行毀滅性的報復。
即便從物理破壞性來看,“低當量”也絕不意味著“低傷害”。一枚幾千噸當量的核彈在軍事目標附近爆炸,依然可以輕易造成上萬人的傷亡。
美國曾宣稱的“沒有任何副作用”,更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研究表明,這類核爆產生的放射性污染持續(xù)時間可能長達數(shù)百年,其主要目標就是高效地殺傷人員。
諷刺的是,就連美國自己的報告也承認,核門檻一旦被打破,沖突雙方都會不可避免地尋求使用威力更大的武器。
將希望寄托于對手在遭受核打擊后,還能保持冷靜和克制,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度危險的賭徒心態(tài)。美國報告中對“中國可能不回擊”的風險,僅僅做了輕描淡寫的假設,卻未敢深入探討。
結語
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理論包裝來“馴服”核武器,讓它成為一個常規(guī)戰(zhàn)爭失利后的便捷工具,但最終被證明,這不過是一場一廂情愿的戰(zhàn)略迷思。
這個建立在對中國能力、意志和核戰(zhàn)爭本質三重誤判之上的計劃,不僅沒能達到預期的威懾效果,反而刺激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的崛起,讓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格局發(fā)生了深刻改變。
信息源:又炒“中國威脅”!美軍最高將領宣稱中國核武器能力令其“傷腦筋”,環(huán)球網(wǎng)2023-03-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