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zhàn)爭拖到今天,已經(jīng)沒有簡單的劇本。
各方口中的“底線”和“條件”,在夜里爆炸聲響起時顯得格外刺耳。
當外界爭論“西方失敗”時,澤連斯基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八月初,他當眾拒絕了割地換和平的提議。那一刻,他的聲音異常堅定,他知道,這個回答會讓戰(zhàn)爭繼續(xù)拖下去,但退讓的代價更大。八月底,他又做了一步棋:任命新駐美大使。
這個動作外界解讀不一,有人說是調整節(jié)奏,有人說是加碼華盛頓通道。對澤連斯基來說,這一步就是要提高溝通效率,把最重要的盟友抓緊。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聲音這幾周格外高調??死锬妨謱m不斷放風,提出所謂的談判條件:烏克蘭要放棄頓巴斯,永遠不準加入北約,還要承諾禁止西方部隊進入國土。這套要求被外界稱為“條件包”,聽上去像是在寫條約,更像是借口。
俄烏這仗打到現(xiàn)在,徹底擰巴了——沒人能退,也沒人能贏
8月底的基輔,后半夜防空警報又拉響了——三百多架無人機跟導彈照著城區(qū)往下落,聯(lián)合國喊著?;鸬穆曇?,早被爆炸聲蓋得沒影了。
這仗打了三年多,哪兒還有什么“正義必勝”的簡單說法,各方都在硬撐,一邊喊著自己的底線不能破,一邊盯著前線的壞消息犯愁。
西方媒體說“西方快輸了”,倒不是真打不過,是錢和耐心快耗干了;澤連斯基這邊剛說死不割地,轉頭就換了駐美大使;俄羅斯更直接,一邊炸一邊拋條件,每一條都往烏克蘭疼處戳,就是想逼它服軟。
澤連斯基的死扛:不是不想退,是根本退不起
8月初澤連斯基在記者會上說“絕不用領土換和平”的時候,聲音聽著挺硬,但背后的處境其實難透了——頓巴斯前線早就傳了壞消息,前亞速旅的人都寫信說,波克羅夫斯克已經(jīng)被圍了,康斯坦丁諾夫卡也快保不住了。
他心里門兒清,要是真松口割地,西方立馬就有理由停援助:“你自己都放棄地盤了,我們憑啥還掏錢幫你?”
戰(zhàn)場上越吃緊,他越得硬撐著,這不是傻,是實在沒別的辦法——退一步,可能整個國家就散了。
沒半個月,他又有新動作:讓前副總理斯特凡尼希娜去當駐美大使。其實這人7月就被派去跟美國搭線了,明顯是早安排好的后手。
為啥選她?因為她懂國際法,還摸得清軍工的門道,跟美國國會那些人、還有軍火商打交道正合適。
但烏克蘭自己人也有質疑:6月剛查出她跟工會大廈的資產(chǎn)丑聞沾邊,這時候還用她,說白了就是為了抱緊美國這條大腿——畢竟美國的援助是救命錢,新大使去了就得盯著兩件事:催著要武器,還有談無人機聯(lián)合生產(chǎn)的事兒。
要知道,美國眾議院之前過的610億援烏款,112張反對票全是共和黨投的,往后再要錢只會更難,不派個“懂行”的去盯緊點,說不定這救命錢就沒著落了。
西方的兩難:想幫襯又怕虧,援助越來越摻水
之前歐盟主席馮德萊恩還喊著要“把烏克蘭打造成鋼鐵刺猬”,到8月就沒那么硬氣了。
加拿大總理去烏克蘭,說要給20億加元援助,可仔細一看,里頭6.8億加元還得拿去買美國武器——說白了加拿大沒掏多少實在錢,反倒幫美國軍火商多做了筆生意。
這種“喊得響、做得少”的事兒,現(xiàn)在在西方特別常見:大家都想讓烏克蘭接著耗俄羅斯,可又不想自己多花錢、多出力,生怕最后虧了本。
美國的援烏法案更像筆“搭售”的買賣。去年4月過的950億撥款,給烏克蘭的才610億,剩下的260億給了以色列,還有80多億要用來在印太對付中國。
烏克蘭說到底就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里的一個棋子,錢給出去了,還得帶著自己的小算盤——順便把其他事兒也辦了。
俄羅斯那邊說得難聽,但話糙理不糙:“這錢倒是讓美國更富了,烏克蘭卻被折騰得更慘了?!?/p>
而且美國內部吵得也厲害,共和黨議員格林直截了當說:“這就是拿美國人的血汗錢,填烏克蘭的窟窿!”這種聲音在歐洲也越來越多,西方現(xiàn)在說的“失敗”,不是軍事上輸了,是當初喊的“捍衛(wèi)民主”那套漂亮話,慢慢被算賬的現(xiàn)實磨沒了——援助給多少、能換多少好處,越算越?jīng)]心氣兒。
俄羅斯的心思:一邊炸一邊談,就是想逼烏克蘭服軟
8月28號凌晨,俄軍的“匕首”導彈把烏克蘭的軍工企業(yè)炸得稀爛,同一天就拋出來談判條件:想談可以,得放棄頓巴斯,永遠不能加入北約,還得禁止西方部隊進烏克蘭。
這套條件看著是談判前提,其實就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先在戰(zhàn)場上占點便宜,再用條件往烏克蘭痛處戳,逼它讓步。
俄羅斯這兩年一直玩的就是“打打談談”的路子:5月剛跟烏克蘭換了1000個俘虜,6月就說要烏克蘭承認那四個地區(qū)已經(jīng)并入俄羅斯;嘴上說著“希望用外交解決問題”,手里的導彈卻沒停過;要求烏克蘭“去軍事化”,自己卻不斷把新武器往戰(zhàn)場送;就算提議和談,派去的也都是澤連斯基說的“假代表團”——級別低,根本談不了正經(jīng)事。
這種矛盾背后,俄羅斯心里門兒清:現(xiàn)在西方援助越來越慢,烏克蘭兵也越打越少,只要再加點壓,說不定就能逼烏克蘭在談判桌上低頭。
那些看著苛刻的條件,其實就是為了把烏克蘭的談判空間壓到最小,真正的目標是讓烏克蘭認了現(xiàn)在的局面,別再想著加入北約。
這仗打到第四個年頭,各方都困在自己弄出來的局里。
澤連斯基硬撐著不妥協(xié),是想保國家尊嚴,可又不得不靠跟美國做交易換救命的資源;西方想靠援助控制局勢,卻在算成本、算收益的過程中慢慢沒了方向;俄羅斯靠軍事優(yōu)勢施壓,可始終打不破烏克蘭的抵抗意志。
基輔夜空里的導彈軌跡、華盛頓國會里的吵架聲、莫斯科拋出來的條件清單,湊成了這場戰(zhàn)爭的亂局。
沒誰能輕松贏,也沒誰能痛快退,只能在“要不要妥協(xié)”“要不要堅持”的邊緣來回磨,啥時候是頭,現(xiàn)在壓根瞅不見。
信息來源:
參考消息——烏前軍官:烏軍面臨“兩大包圍”,局勢兇險
中國新聞網(wǎng)——時機微妙,澤連斯基為何突然更換大使?| 國際識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