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8月15日,當大陸隆重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時,賴清德卻在社交媒體上輕描淡寫地使用“終戰(zhàn)”一詞,刻意回避“抗戰(zhàn)勝利”的表述。
而這一歷史認知的背叛行為,便已經成了大陸對賴清德定性升級的導火索。
在這個全民族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莊嚴時刻,賴清德卻在社交媒體上以“終戰(zhàn)”一詞輕描淡寫地帶過這段歷史。
而這種刻意回避“抗戰(zhàn)勝利”的表述,暴露了民進黨當局對歷史的扭曲認知。且顯露賴清德試圖切割臺灣與大陸的共同歷史記憶的意圖。
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50年間,大搞的精神奴化卻是深深影響了臺灣。截至1944年,臺灣日語普及率已高達71%,而閩南語、客家話等母語被嚴厲壓制。
更令人憤慨的是,民進黨當局對歷史的篡改變本加厲。
既然如此,大陸對賴清德的定性也是一再升級!
實際仔細看大陸對賴清德的描述,早些年,大陸對他的定性還是“臺獨頑固分子”,意指此人死硬不改,屬于冥頑不靈的類型。
但到了最近,大陸的口風變了,直接給他扣上了“臺獨首惡分子”的帽子。這不是簡單的措辭調整,而是透露出一種信號,大陸對賴清德已失望至極,對民進黨當局的戰(zhàn)略耐心也在加速耗盡。
這種定性變化是大陸對“臺獨”底線的一次重申。過去幾年,大陸對“臺獨”勢力的態(tài)度一直是零容忍,但更多是警告和施壓。
如今賴清德跳得越來越高,大陸自然得給他點顏色瞧瞧。定他為“首惡分子”,就是在釋放信號:繼續(xù)挑釁的后果將是嚴重的。
而《反分裂國家法》隨時亮劍也是對賴清德的隱形警告。其中條條款款寫得清清楚楚,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國家統(tǒng)一,遏制分裂勢力。
《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規(guī)定,如果“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fā)生將會導致分裂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tǒng)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
緊跟大陸司法部門還專門針對“臺獨”分裂活動出臺了新的辦案指引,明確了對“臺獨”資金來源、外部勾連的打擊措施。這就是在堵“臺獨”的后路,讓他們沒錢沒靠山,單靠島內那點力量,根本翻不起浪來。
所以可見,大陸對賴清德當局的反制,早已不是口頭警告這么簡單,而是法律、軍事、經濟三路并進,招招直指命門。
此外軍事上,解放軍在臺海周邊的實戰(zhàn)化演練頻次和強度顯著提升。經濟上,大陸逐步收緊政策。ECFA早收清單優(yōu)惠一砍,臺中精密機械廠倒了一片,暫停臺灣鳳梨釋迦進口,屏東果農日損3000萬新臺幣。
這些措施專打民進黨票倉,臺南紡織業(yè)裁員上萬,賴清德老家萬里區(qū)的石斑魚養(yǎng)殖戶直接破產。
更不必說,面對賴清德當局的“倚外謀獨”行徑,國際社會保持了清醒認識。全球182國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所謂“國際空間”早已站不住腳。
何況如今島內民意的反彈,和平發(fā)展已經成為主流。
與賴清德鼓吹的“抗中保臺”相反,島內民意調查顯示:超68%民眾要和平不要打仗。無論是夜市攤販還是科技大廠,都明白“沖突只會讓所有人虧錢”。
而根據(jù)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大幅下滑,大多數(shù)臺灣民眾不滿意其處理兩岸關系的表現(xiàn)。
如今賴清德是民心向背,此外大陸對賴清德定性升級表明,兩岸統(tǒng)一的進程已經進入新階段。而無論是法律準備、軍事部署還是經濟措施,都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而兩岸完全統(tǒng)一的歷史大勢,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