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輪會談或將開始,中方代表赴美,特朗普修改議題,中方回了15個字!
日前,特朗普在會見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時,突然對華撂下狠話,稱中方必須向美國供應稀土磁鐵,否則就要面臨被征收200%的關稅。幾乎同一時間,美國媒體就迫不及待地爆出一個大消息:路透社引述《華爾街日報》的說法,中方代表在訪問加拿大之后,會接著訪問美國。
目前這一消息已經得到中國商務部確認,這也不由得讓人猜測,難道中美這是要進行第四輪關稅談判了嗎?
關注中美關稅博弈的朋友們都知道,中美已經進行了三輪關稅談判,分別是在瑞士、倫敦和斯德哥爾摩,如今中美似乎進入一個短暫的休戰(zhàn)期。如今特朗普一邊對華發(fā)出威脅,一邊卻又主動放風要和中國談,這倒底是什么意思?
說到底,是特朗普政府被逼無奈,要跟中國談了,因為在短暫的休戰(zhàn)期間,中國的反制手段并沒有停下來,這讓美國特別難受,所以美國才會公開喊話,說到底就是希望中國高抬貴手,放美國一馬。
只不過,即便是美國有求于中國,特朗普的嘴依然很硬,針對這次中美會晤,他表示,這次不僅要談關稅問題和技術出口問題,還要談大豆問題。所謂的大豆問題,其實特朗普就是希望中國大量采購美國的大豆,并用關稅問題來要挾中國。
之所以把大豆問題擺上談判桌,主要是因為美國國內壓力太大,迫使他不得不這么做。美國大豆出口近年來持續(xù)下滑,前兩年的出口量更是跌到二十年最低水平。大家知道,美國大豆主產區(qū)的農民是特朗普的核心票倉。如果大豆滯銷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必然會影響明年中期選舉共和黨的選票。
此前,特朗普就在社交媒體上喊話,稱要求中國把大豆采購量提高四倍,表面上看,這是一種經濟訴求,實際上更是一種政治姿態(tài)。
面對美方高調提出的大豆議題,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只用了15個字回應:“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這看似簡單的回應,卻是典型的外交留白藝術。既沒有確認也沒有否認議題的重要性,而是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方能夠如此冷靜回應是源于自身實力的增強。
中國已經深度綁定南美供應鏈,與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國簽署了長期協(xié)議,建立了比美國大豆更穩(wěn)定的供應鏈,所以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美國大豆。
而且,大豆并不是中方關注的核心議題。中方這次談判的兩個主要目標是:要求美國取消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產品加征的20%關稅,以及希望美方放寬關鍵技術出口限制。所以說,從目前情況看,第四輪談判大概率會繼續(xù)保持僵持狀態(tài),特朗普想通過關稅脅迫中國采購美國大豆,大概率也是要落空了,當然,如果美國讓步夠多,中方也不是不能考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