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三點,泰國憲法法院一紙裁決驚爆全網:總理佩通坦即刻停職。
這次裁決沒有拖泥帶水,從收到舉報到作出判決不過三周,關鍵點直接鎖定在"違反履職回避原則"。
更讓人吃驚的是,佩通坦半小時后就公開表示服從判決,連辦公室里的私人物品都沒來得及收拾。
今年泰國大選絕對算得上魔幻現實。
五月份上千萬年輕人涌向投票站,用選票把為泰黨推進執(zhí)政聯盟。
當時不少人覺得,這是泰國打破軍政府統(tǒng)治的轉折點。
佩通坦頂著"他信之女"的光環(huán)就任總理,前三個月忙著推行全民福利政策,誰也沒想到對手們早就在挖雷。
憲法法院接到舉報說總理保留家族基金會名譽職位,相當于運動員既當裁判又參賽——這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大忌。
東南亞這些年見慣了"流水的總理鐵打的軍隊",但這次明顯不一樣。
前總理巴育在任時修憲改規(guī)則,憲法法院現在的法官全是他任職期間的"正規(guī)軍"。
有意思的是這次判決引用的法律條款,既不是貪污腐敗,也不是瀆職失責,而是精準拿捏住程序正義的死穴。
圍觀群眾都看明白了:這不是簡單的"你下臺我上位",而是在游戲規(guī)則框架內的博弈。
這次事件里有個細節(jié)最值得琢磨。
政府發(fā)言人說"早就準備好法律文件"時,特意向公眾展示了所有審批流程的簽名原件。
這個動作至少傳遞了三層意思:我們照章辦事,不怕查;憲法法院的裁決合法合規(guī),別想著鬧事;最狠的是暗示司法裁決早有默契——畢竟當下執(zhí)政聯盟還沒解散,臨時看守政府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泰國用二十五次政變教世界學政治,但這次連街頭小販都捧著手機分析法律條文。
曼谷賣榴蓮的老王跟我說:"以前兵變都是槍桿子說話,現在換成法庭上見真章。
你看昨天股市才跌了0.3%,要擱以前軍隊動起來,指數早跳水了。
"確實,紅衫軍黃衫軍都沒上街,社交媒體上討論最熱的居然是"程序正義到底長啥樣"。
站在曼谷街頭數十年政治浮沉,我反倒看出點門道。
泰國正在從"比誰槍多"轉型成"看誰更會玩規(guī)則"。
佩通坦案表面看是權力更迭,往深處琢磨全是法治思維的進步。
舉報人沒選擇搞暗殺潑臟水,而是規(guī)規(guī)矩矩走司法程序;當權派也沒掀桌子搞軍事政變,老老實實接受判決。
這說明什么?再猛的權力老虎也得關進法治的籠子。
有人擔心泰國又要亂。
但看看新總理人選的熱門榜:現任財長、外交部長、交通部長清一色技術官僚。
這說明各方勢力都學乖了,知道與其血拼不如搞專業(yè)治國。
年輕人現在更關心明年能不能領到承諾的5000泰銖補助金,只要經濟發(fā)展不耽誤,政壇洗牌反倒能促進新陳代謝。
這場政治地震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成熟的法治體系比所謂的"強人政治"更靠譜。
從菲律賓到馬來西亞,東南亞國家這些年都在學這個道理。
泰國這次教科書級的權力交接證明,只要規(guī)則明確、程序透明,就算總理換人也不會天下大亂。
這可比那些靠暗箱操作維持穩(wěn)定的國家強太多了。
黎明前的曼谷街頭依舊飄著冬陰功的香氣,早市老板娘正把新鮮的羅勒葉碼放整齊。
二十年來見慣了坦克上街的泰國人,這次選擇在法庭見證權力更迭。
這或許就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沒有突如其來的政變槍聲,只有在規(guī)則框架內的反復打磨。
當法治成為共識,民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