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要是碰到拆遷,千萬別急著把所有東西都當廢品處理。有些老物件看著不起眼,卻可能是有價值的寶貝。尤其是下面這幾樣,說不定就藏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首先說說石鼓。那些擺在老宅門前的石頭鼓子,可不是簡單的裝飾。秦代的石鼓被稱為中國九大鎮(zhèn)國之寶之一,有的還被譽為了“中華第一古物”。
它們通常用花崗巖做成,每個能重約幾十斤到一噸重,頂上微圓。最珍貴的是石鼓表面刻著的文字,這些石鼓文是我國文字發(fā)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要是你家老宅前有這么一對石鼓,可得好好看看上面有沒有刻字或者花紋,年代越久越值錢。
瓦當也是值得留意的老物件。就是屋檐最前端那片圓形或半圓形的瓦片。瓦當?shù)臍v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最早的瓦當發(fā)現(xiàn)于龍山文化時期(4500年前)的陜西延安蘆山峁遺址。
戰(zhàn)國時期各國瓦當已經(jīng)有了不同的地域特色,秦地的云紋瓦當線條靈動,燕國的饕餮紋瓦當顯得雄渾氣魄。漢代的瓦當尤其精美,“四神瓦當”和“長樂未央”這類吉語瓦當都很受歡迎。
不同時代的瓦當風格各異,唐代流行蓮花紋,宋代趨向簡化,明清則常見龍紋。這些瓦當不僅有著歷史價值,也是藝術珍品。
老宅里的木床也可能藏著價值。中國床榻的歷史很久遠,最早人們以席為坐臥之具?,F(xiàn)存最早且保存完整的實物床是1957年河南信陽長臺關出土的戰(zhàn)國漆繪圍子木床。
明清時期的床工藝精湛,比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月洞式門罩架子床”,采用了難度很高的攢斗工藝,云紋仿照如意頭造型,有著“四合如意”的吉祥寓意。
還有一種叫“拔步床”,是傳統(tǒng)家具中體型最大的床,上有承塵,下有底座,床前有廊廡,就像一間小木屋。
門匾就是懸掛在門楣上方或門框兩側的題字牌匾。自古以來,人們就重視門匾的文化意義,《徽州府志》記載“徽俗重門楣,凡大族必立匾于門”。
門匾的種類很多,有標識類的如故宮太和殿的“建極綏猷”匾,有頌德類的如宗祠里的“奕世尚書”匾,還有警示類的如書院的“慎獨”匾。
材質(zhì)方面,除了常見的木匾,還有防潮耐久的石匾、彰顯尊貴的金屬匾和質(zhì)樸實用的磚匾。
老一輩人留下的銀手鐲、銀飾、玉飾等,往往不僅有物質(zhì)價值,還承載著文化和情感價值。傳統(tǒng)的銀飾制作技藝可以追溯至秦漢時期。這些銀飾上的紋樣常常有深意。
而且古人對首飾很珍惜,可能會戴一輩子。這些老首飾的做工精細,花絲鏤空工藝顯示了當時工匠的高超技藝。
古人蓋房時,喜歡在房梁上放置一些銅錢,這叫做“房梁錢”或“上梁錢”。這個習俗源自唐宋,盛于明清,人們相信這樣能保佑家宅平安、招財進寶。
這些錢幣有時會用紅繩系成串,有時會放在特制的木盒里,藏在房梁的暗格中。
若是拆遷時發(fā)現(xiàn)這樣的錢幣,可別隨手扔掉。不同朝代的錢幣價值不同,有些稀有錢幣在收藏市場上很受青睞。
門當也是老建筑中常見的構件,指的是大門兩側的石墩或木墩。門當?shù)男螤詈苡兄v究,圓形代表武官,方形代表文官。門當上常雕刻有各種圖案,如獅子、麒麟、如意等吉祥紋樣,不僅美觀,還反映了家族的身份和地位。
這些雕刻精美的門當,如今已成為收藏家們喜愛的物件,尤其是那些用料講究、雕工精細的,價值更是不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