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非遺傳拓文化,8月30日下午,由河南智薈心燈書院、國際智慧家庭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秦磚漢瓦中的非遺傳拓與文化傳承雅集活動在鄭州綠地雙子塔智薈心燈書院舉行。
本次活動邀請河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巴云飛做“三雕傳拓技藝”的專題講座,并為現場20多位文化、藝術、教育和企業(yè)界嘉賓做傳拓技法演示。
巴云飛多年來收藏漢晉古磚、古磚硯和瓦當等,拜師學藝潛心鉆研傳統(tǒng)三雕傳拓技藝,用傳拓藝術表現了眾多的文化遺存。他從“三雕”到漢畫,從技藝到美學,再到傳拓關聯的每一個歷史典故和文化細節(jié)的講解,讓聽講嘉賓仿佛觸摸到了久遠時代。一張張拓片的背后,藏著深厚的文化密碼。
智薈心燈書院院長、北師大心理學博士祝曉琳做了“我與秦磚漢瓦的故事”分享。從杜嶺青銅方鼎的出土等印證鄭州是商代早期的一座都城,讓鄭州成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到春秋文化的遺存;從秦磚漢瓦到書法的演變,都能發(fā)現歷史的痕跡,讓厚重的文化滋養(yǎng)心靈。
雅集活動還舉行了傳統(tǒng)文化趣味問答和延伸思考環(huán)節(jié),讓大家了解到石雕、磚雕、木雕等凡是帶有凹凸紋飾的物品,都可以通過傳拓來“留影存真”。通過學習更明白了除了對文化歷史信息的記載,傳拓對當代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益處多多:它可以是文化療愈的方式,讓人在慢節(jié)奏中回歸內心;也可以成為藝術教育的載體,讓孩子們在動手中學習傳統(tǒng);更是對“快節(jié)奏生活”的一種柔性治愈——慢下來,看見美、觸摸美。
一場雅集,不止于技藝的展示,更是文化能量的傳遞。在秦磚的厚重里,聽見了歷史的回響;在漢瓦的紋路中,看見了文明的光芒;在精彩的三雕傳拓技藝講解示范中,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魅力。(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史寶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