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jié)尾
那地方叫“皇帝田”。
聽起來像哪位皇帝的御花園,其實不過是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一個普通村莊的山坡地。
但在清朝咸豐年間,這塊地成了一個家庭的執(zhí)念。
孫敬賢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人,可他對風水極講究。
那時候,老百姓沒什么發(fā)跡的路,讀書科舉遙不可及,做買賣也輪不到他們。
風水成了他們唯一能把握的“命運轉(zhuǎn)折點”。
孫敬賢帶著兒子孫達成四處尋地,找了好幾年,才在村外找到這一塊據(jù)說“龍氣聚集”的地方。
當?shù)厝怂较鹿芩小盎实厶铩?,誰也不敢隨便動。
1855年,孫敬賢去世,兒子孫達成把他葬在了這塊地里。
沒人說破,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這一家人想搏的,不只是好風水,更是一點點希望。
十二年后,1866年11月12日,孫家的孫子出生了。
那年冬天不算冷,村里人都說這孩子長得特別精神,眼睛亮,哭聲大。
可真正讓人吃驚的,是他那名字——“帝象”。
“帝象”這倆字,一聽就不尋常。
那時候誰都知道,普通人家要是敢給孩子起這種名字,很可能會惹禍上身。
因為“帝象”聽起來就像是“帝王之象”,擺明了是犯忌諱的。
可孫達成偏偏就這么叫了。
沒公開,只在家里叫得小心翼翼,嘴上說是認了廟里的北帝做義父,其實誰都猜得出來,這名字背后,是認定了這孩子將來不一般。
據(jù)說,那年孫達成請過個算命先生。
那人看了孩子的八字,臉色都變了,說:“此子將來,不是富貴就是天命。”說得模糊,卻讓人心里發(fā)顫。
這事兒后來在《中國人名的故事》里被記了下來,連孫中山的姐孫妙茜也講過,祖父葬在皇帝田十二年后,弟弟才出生。
那些年,村里人都覺得孫家運氣變了,接連幾年都順順當當。
說起來,這種“孩子一出生就不凡”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少見。
像《史記》里寫劉邦的母親夢見神人,《宋史》寫趙匡胤出生時屋里紅光繞室,《明史》說朱元璋的母親夢吞神藥。
這些都成了正史的一部分。
可問題是,那些皇帝的故事,多半是后來加上去的,為了讓他們顯得天命所歸。
而“帝象”這個名字,是在孫中山還是個嬰兒時就存在的。
沒有皇帝身份,沒有朝廷的修史,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選擇。
這就不同了。
那時候的中國,說實話,已經(jīng)到了最動蕩的邊緣。
太平天國剛被鎮(zhèn)壓不久,清政府元氣大傷,西方列強一個接一個闖進來。
廣東是最早接觸西方的地方,也是最早動蕩的地方。
孫家的村子離澳門不遠,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開始翻天覆地地變,可村里人依舊靠天吃飯,靠神保佑。
孫達成沒有上過學,更不懂什么“共和”或“革命”。
可他給兒子起名“帝象”,葬父在“皇帝田”,這些舉動,說到底就是一種樸素的反抗。
他不相信命運已經(jīng)注定,也不愿意讓下一代一輩子窩在田埂邊。
他能做的,就是用他認知內(nèi)最有力的方式,為孩子爭取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孫中山長大后,并沒有走上“帝象”這條路的傳統(tǒng)解釋。
他沒有稱王,也沒想做皇帝。
相反,他選擇了推翻皇帝制度。
從1866年到1911年,他用了四十多年時間,把清王朝送進了歷史。
那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改朝換制”。
不是換個姓,而是換了規(guī)則。
這個孩子長大后走遍了世界,演講、組織、起義,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來。
可他從來沒回避過那段出身。
小時候認的“北帝”,也沒被他否定。
只是他后來說,真正的神,是人民。
孫中山后來在遺囑里寫了五個字:“革命尚未成功?!彼麤]說自己有天命,也沒說自己是主角。
他知道,這事兒是大家一起干的,一個人再有“帝象”,也走不遠。
孫中山一生留下了許多名字:中山、逸仙、德明、日新……但“帝象”這個乳名,從他離家那天起,就很少再有人提起了。
從那以后,再也沒人這樣叫過。
沈力鈞,《先行者:共和浮云記》,中信出版社,2016年。
李菁,《天下為公:孫中山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
張壯年、張穎震,《中國人名的故事》,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史記·高祖本紀》,司馬遷,西漢。
《宋史·太祖本紀》,脫脫等,元代。
《明史·太祖本紀》,張廷玉等,清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