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主持人問李菁:“你離開德云社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李菁說了2點,卻讓郭德綱的粉絲們啞口無言。
2010年,德云社迎來晴天霹靂,李菁和何云偉正式離開德云社,從此與德云社再無瓜葛,也與郭德綱一刀兩斷,從此橋歸橋、路歸路。
李菁,作為德云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郭德綱分道揚鑣,這在當時鬧得轟轟烈烈,人們心中疑惑:眼看著德云社的日子愈發(fā)好過,名氣愈發(fā)響亮,李菁怎么會突然想不開?
李菁離開德云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外界做出多種猜測,眾說紛紜,但熱度最高的一個說法便是錢。
在面對記者們的“圍追堵截”時,郭德綱,這位德云社的一把手,一臉無奈,苦笑著說出了一句話,表示:正是因為錢,李何二人才會離開德云社,沒有別的原因。
然而,在李菁口中,他離開的原因卻不是因為錢,在一次節(jié)目采訪時,主持人再次詢問了這個令人疑惑的問題,李菁脫口而出兩點,讓郭德綱的粉絲們啞口無言。
李菁表示,自己與何云偉離開德云社,不是因為活不起了,那么,李菁離開德云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李菁和郭德綱成立德云社之前就認識,二人是西抄河大鼓的師兄弟,老師是金文聲,最初成立德云社,現(xiàn)狀怎一個慘字了得。
李菁、郭德綱、張文順,三人一同組建了德云社最初的模樣,三人輪番上臺表演,即便臺下的群眾寥寥無幾,有時候加上他們?nèi)?,也就五六個人。
可即便這樣,三人也沒有放棄,只要有一個群眾在臺下,他們就要堅持將相聲說完,快板、單口、對口、群口,這些合作模式他們都曾嘗試過,哪種效果好,就多多進行。
說白了,當時的三人就一句話:觀眾想看什么,他們就表演什么,一絲不茍,認真對待。
漸漸的,德云社的名氣開始打響,臺下的群眾越來越多,不似之前那般凄涼,時不時一陣鼓掌叫好聲,此起彼伏,給了幾人堅持下去的動力。
日子也一天一天好過起來,可李菁心中卻愈發(fā)失落,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與郭德綱似乎回不到從前的狀態(tài)了。
郭德綱開始廣泛收徒弟,想要進一步將相聲發(fā)揚光大,甚至有些來者不拒,只要繳納了學費,便可以進入德云社。
人員也開始混雜起來,而那些后續(xù)進來的人,都清一色將郭德綱的話奉為圭臬,一口一個師父,喊的熱切。
這一收徒觀念與李菁的想法背道而馳,李菁始終認為德云社弟子在于精,不在于眾,也就是說,李菁堅持少收弟子,要精不要量,好好培養(yǎng),畢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而郭德綱為了讓德云社快速壯大,決定從量變實現(xiàn)質變,二人的想法有些沖突,雖然后續(xù)有些溝通,但都是說的好好的,做起來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另一點,便是李菁在德云社的地位變得愈發(fā)“透明”起來,按照資歷,李菁和郭德綱的地位應該是不分上下的,也是德云社的創(chuàng)始人,可那些后續(xù)加入德云社的弟子卻將李菁視為“同輩”。
在李菁看來,所有人都開始圍著郭德綱轉悠,自己的地位一天比一天低,這種巨大的落差,讓李菁心中無法接受。
因此,在這兩個原因的加持下,李菁于2010年離開了德云社,對此,郭德綱雖然極盡挽留,依舊無濟于事。
對于李菁而言,思想觀念,以及地位透明,這兩個原因才是迫使他離開德云社的根本原因,而郭德綱并未理解李菁的做法,將原因歸結于錢。
德云社自從2005年開始嶄露頭角,收入一天比一天高,相聲也是一天比一天紅火,當時李菁和何云偉都已經(jīng)在北京相聲界有了一席之地,甚至在北京買房買車,日子過得較為滋潤。
若是因為錢離開,似乎也說不過去,能夠買房買車,說明當時的二人收入不低,不是貧困潦倒,更不是活不起。
但因為離開德云社時,李菁沒有點明真正的原因,這才給了外界眾說紜的機會,而恰恰是他在采訪時點明了原因,讓當初不理解李菁做法的郭德綱粉絲恍然大悟,啞口無言。
分道揚鑣,不是利益牽扯,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參考信源:《非常靜距離》李菁 何云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