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的今天,距離一個關鍵節(jié)點僅剩2天——中國高超聲速導彈技術再次成為全球焦點。這一武器系統(tǒng)被冠以“真理之矛”的稱號,源于那句古老格言“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圍之內”。
01
從北極飛到南極不到3個半小時
周三就是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日子,屆時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據此前新聞發(fā)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國產現役主戰(zhàn)裝備中遴選,首次亮相的新型裝備占比很大,而以高超聲速導彈為代表的高超聲速武器絕對是重中之重。
高超聲速是指物體的飛行速度超過5倍聲速,也就是大于等于每小時6125公里,若以這個速度從北極飛到南極,只需要不到3個半小時。高超聲速技術是航空航天領域的前沿方向,俄羅斯、美國等國家都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研究。
傳統(tǒng)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像拋物線籃球,高超音速導彈卻像沾了水的乒乓球,能在臨近空間(大氣層邊緣)連續(xù)蹦跶變軌。從發(fā)射到擊中4000公里外目標,留給防御系統(tǒng)的反應時間不到12分鐘,而最后俯沖階段更是壓縮到30秒內。
而全球現役的十款高超音速導彈中,七款是“東風”系列,連艦載的鷹擊-21都能飆到8馬赫。2021年那次震驚西方的“環(huán)球導彈”試驗,讓五角大樓徹底失眠——人類歷史上首次有國家實現導彈繞地球飛行再精準命中目標。
02
為何“快”即是真理?
高超聲速導彈的戰(zhàn)略革命
在當代軍事科技競爭中,速度已成為終極威懾的代名詞。高超聲速導彈以超過5馬赫(約6125公里/小時)的極速,將傳統(tǒng)戰(zhàn)爭的時間維度徹底壓縮。當一枚導彈能在10分鐘內跨越1000公里直擊目標時,它改變的不僅是戰(zhàn)場節(jié)奏,更是戰(zhàn)略平衡的根基。
這種“以快制勝”的能力源于兩類核心技術路線——
·助推滑翔導彈:由火箭助推至臨近空間(20-100千米高度),隨后進行無動力滑翔,憑借氣動設計實現大范圍機動。此類武器射程遠、軌跡多變,可打擊戰(zhàn)略縱深目標。
·吸氣式巡航導彈:采用超燃沖壓發(fā)動機,持續(xù)吸入空氣與燃料混合燃燒,維持高超聲速飛行。其低空突防能力強,適合打擊時敏目標。
俄羅斯“匕首”導彈在實戰(zhàn)中已展現威力——從克里米亞發(fā)射僅7分鐘便摧毀烏軍地下彈藥庫,而傳統(tǒng)彈道導彈需15-20分鐘,亞音速巡航導彈則超過1小時。速度差即是生死差。
03
誰在領跑?誰在追趕?
全球高超聲速競賽
高超聲速導彈已成為大國軍事競爭的重點領域。俄羅斯是全球高超聲速技術發(fā)展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已經列裝了多型高超聲速導彈。
俄軍的“匕首”是“伊斯坎德爾”戰(zhàn)術彈道導彈的空射改進型,使用火箭發(fā)動機推進,通常由米格-31戰(zhàn)斗機或圖-22轟炸機攜帶,可打擊海上移動目標或陸上堅固目標?!颁喪笔嵌碥娛仔秃;叱曀傺埠綄?,采用超燃沖壓發(fā)動機推動,可從護衛(wèi)艦、巡洋艦、潛艇等平臺發(fā)射,打擊各種水面艦艇和地面目標。
美國也不甘落后,各軍種均開展了高超聲速導彈研發(fā)項目。海軍和陸軍基于通用的高超聲速滑翔體分別研發(fā)“中遠程常規(guī)打擊武器”和“遠程高超聲速武器”。
此外,法國正在研發(fā)ASN4G型高超聲速導彈,準備裝備給“陣風”戰(zhàn)斗機。英國及澳大利亞則在推進高超聲速導彈與可重復使用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研發(fā)。
這場競賽的本質是打破反導神話,傳統(tǒng)彈道導彈拋物線軌跡可被計算攔截,而高超聲速導彈的“蛇形機動”能力讓反導系統(tǒng)形同虛設。當導彈能在臨近空間(多數防空系統(tǒng)盲區(qū))自由變軌時,“無法攔截”便成為最強大的威懾語言。
04
從追趕到創(chuàng)新的跨越
中國高超聲速導彈如何崛起
盡管公開信息有限,中國高超聲速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已成共識。從2014年首次測試DF-ZF滑翔體,到2021年試射“部分軌道轟炸系統(tǒng)”,中國已掌握兩項核心能力——
·乘波體氣動設計:通過特殊外形在高速飛行時“騎乘”激波,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結合吸波材料實現隱身突防。
·熱防護技術突破:采用超高溫陶瓷、氣凝膠復合材料抵御2000℃以上氣動加熱,確保彈體結構在極端環(huán)境中保持穩(wěn)定。
而中國高超聲速武器的研究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提出了發(fā)展空天飛機的869計劃。與當時航天載人計劃模仿美、蘇等國家的發(fā)展思路不同,中國的空天飛機計劃是從零開始,直接瞄準了前沿技術領域。理論基礎的奠定可追溯至更早時期。
上世紀40年代,錢學森先生提出了滑翔彈道理論,這種獨特的彈道構想為我國后來高超聲速導彈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建成了全球首座氫氧爆轟激波風洞,使我國在高超聲速領域一舉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中國風洞技術的重大突破,將其他國家“遠遠拋在身后”,為導彈設計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測試環(huán)境,確保其在極端速度下(如16馬赫)的穩(wěn)定性和機動性。這一技術優(yōu)勢直接催生了東風-17等導彈,其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能在1小時內實現全球打擊,徹底改變戰(zhàn)場規(guī)則。
其次,發(fā)動機技術的創(chuàng)新是另一支柱。中國成功研發(fā)脈沖爆震發(fā)動機,實現1小時飛19000公里的超高速飛行,核心技術反超美俄。MD19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測試成功,標志著中國在推進系統(tǒng)上取得質的飛躍,而美國AGM-183A導彈的多次失敗,凸顯了中美技術差距。
這些突破不僅提升了導彈的突防能力,還使其具備多彈頭末端制導功能,讓現有反導系統(tǒng)“難以招架”。
簡言之,風洞與發(fā)動機的“雙引擎”,是中國導彈獨步全球的基石。
05
東風-17橫空出世
震驚世界的“乘波體”
201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首次公開亮相震驚了世界。其采用的乘波體彈頭可以在大氣層邊緣進行“打水漂”式飛行,并以10馬赫的速度進行隨意變軌,讓全球的反導系統(tǒng)頓時相形見絀。
東風-17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在高超聲速領域的研究已經初見成效,并且已經具備了實戰(zhàn)能力,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戰(zhàn)略威懾力。
中國在高超聲速領域的技術進步并未止步于東風-17。2025年3月,中國西北試驗場一道特殊航跡云劃破長空——俄媒曝光中國成功試射全球首款射程1000公里、速度9-10馬赫的高超聲速空空導彈。
這款被外媒稱為“空中真理”的導彈,以霹靂-17兩倍射程、三倍速度的碾壓級優(yōu)勢,改變了空戰(zhàn)規(guī)則。
傳統(tǒng)空空導彈的射程極限被牢牢鎖死在500公里內,而中國新導彈直接采用“兩級推進”黑科技:先以渦噴發(fā)動機悄無聲息爬升至亞空速巡航狀態(tài),接近目標空域后點燃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短短數秒內沖刺至9馬赫高超音速,攻擊時間壓縮至5-6分鐘。
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和斜爆轟發(fā)動機技術的加入更是讓如虎添翼。中國研發(fā)的斜爆轟發(fā)動機實現了全球首款以普通航空煤油RP-3為燃料驅動,通過“自持爆轟波”實現化學能的高效轉化。
與傳統(tǒng)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相比,其燃燒速度提升1000倍,燃燒室長度減少85%,并可在6-16馬赫范圍內穩(wěn)定運行。它不僅能夠無視天候的影響,還能夠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幾乎能夠突破任何反導系統(tǒng)。
064
軍備競賽與“真理之矛”的威懾力
中國高超聲速導彈的崛起,已點燃新一輪全球軍備競賽,并強化其“真理之矛”的象征意義。
一方面,導彈的驚人參數——如射程2150公里、速度16馬赫——使其成為“無法突破”的威懾工具。以伊沖突等現實案例證明,高超音速武器的飽和攻擊能輕易沖垮現有反導體系,讓“真理”真正在射程內實現。
另一方面,中國技術領先引發(fā)國際震動。俄羅斯、美國加緊研發(fā),但中國已列裝實戰(zhàn)系統(tǒng),如東風系列,其突防能力讓對手“急得直捶胸口”。
更深層的影響在于改變軍事平衡。高超音速導彈被視為“核武器中的佼佼者”,其機動性和速度(超過5倍音速)使攔截幾乎不可能,從而提升中國的戰(zhàn)略威懾。全球范圍內,從胡賽武裝到超級大國或地區(qū),高超音速技術“爛大街”的趨勢下,中國卻以“核心反超”保持優(yōu)勢,確保國家安全。
未來,這場競賽將聚焦AI和協(xié)同能力,而中國已持“劍”走天涯,為世界和平貢獻中國方案。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fā)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yè)故事?!吨袊W》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yōu)質科技內容創(chuàng)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