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媒體確實都跟木子美說的似的,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多少都有點江湖氣息,也算是江湖兒女。
報社工作的生活基本上都不太規(guī)律,晚起晚睡,周末加班工作是常態(tài),所以下了班在一起喝點酒扯淡吹牛也很多。
在杭州的報社的時候,記得有一年元旦前一天晚上,做完版已經(jīng)很晚,分管領導叫部門主任喊了我們剛下班的幾個人,一起出去吃夜宵。
喝了點酒出來已經(jīng)是凌晨四點多了,天氣挺冷的,送報的工人已經(jīng)開始在寒風中踩著三輪車送報紙了。
那時候報社不遠處有個劉家香辣館,我們是???。
東方早報附近能吃的其實不多,我們做編輯下了班出來一般都到一點鐘左右了,也就只能在國際展覽中心旁邊的小店里吃個雞公煲,喝點二鍋頭。
當然,如果有領導在,檔次就上去了,那時候去的比較多的是陜西南路百盛廣場樓上的一個什么餐廳,經(jīng)常喝五糧液。
那時候喝酒就是在二鍋頭和五糧液之間來回切換,沒有中間狀態(tài)。
報社里人員流動性都挺高的,我在東早財經(jīng)中心一年半,前后來來往往的人幾乎占了一半。
而且,多數(shù)都是剛畢業(yè)或者畢業(yè)沒幾年生活還不穩(wěn)定的年輕人,荷爾蒙過剩,但兜里沒幾個錢,男男女女的事自然也少不了。有些真的成了眷屬,有的就只能是過眼云煙,耳聞的不少,親見的也挺多。
在報社待的時間長了,也多少都容易生出一些虛妄的感受,以為自己就是社會精英了,其實只是經(jīng)常接觸一些精英罷了。
當然,后來確實也有些人真的就成為精英了,比如有做娛樂新聞的同事后來真成了娛樂圈大佬,也有做財經(jīng)的同事后來真去了券商做分析師,還有做企業(yè)公關的,自己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的,但大多數(shù)人最后也就是普通人。
這些年媒體不景氣,很多失業(yè)的媒體人別無所長,也只能做點自媒體之類的事情,多數(shù)也不太成功,也就是混個溫飽。
所以邱兵和張明楊對談的時候說,媒體人以前是心懷貧弱,現(xiàn)在是自己貧弱,其實也是事實。
這幾年看過不少傳統(tǒng)媒體人寫自己失業(yè)之后的生活,也有不少人窮愁潦倒,還有人仍然字里行間透露著被時代拋棄的不甘。
我本人從不覺得自己算什么文藝青年,但報社確實有不少這種自我認同為文藝青年的人,那時候流行去KTV喝酒唱歌,很多人唱個樸樹、齊秦啥的,就覺得自己文藝了,那時候其實我挺鄙視的。
東方早報在上海的媒體里算是比較另類的,報社里本地人少,外地人多,通用語言是普通話,所以這種江湖兒女的感受更多一些,喝酒的氛圍相當濃厚,有時候做完版找領導簽版都找不到人了,因為領導們都喝醉了。
不過那時候畢竟年輕,所以在不同時期不同單位,也都有過一些交往很深的朋友,雖然大多數(shù)都是酒肉朋友,離開單位之后就再沒有聯(lián)系了。
當然,現(xiàn)在說這些事就是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了。媒體江湖的那個時代早就結束了,現(xiàn)在是自媒體的時代,完全是另一套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