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又開始搞事情了。
就在昨天,特斯拉官網(wǎng)突然調(diào)整了當前續(xù)航最強的車型——Model 3長續(xù)航后輪驅(qū)動版的售價。從原先的26.95萬元,直降1萬元,調(diào)整后售價為25.95萬元。
要知道,這款車才剛發(fā)布不到一個月,價格就“咔嚓”一下降了一萬塊。
這種操作在傳統(tǒng)車企幾乎不可想象,但特斯拉就這么直接,甚至連鋪天蓋地的廣告都不需要。對比那些還在大談“高端智能座艙”和“豪華體驗”的新勢力來說,特斯拉更像個“價格屠夫”,一邊高喊技術(shù),一邊悄悄把價格錘到地板。
這次降價的Model 3長續(xù)航后驅(qū)版,續(xù)航足足830公里,能耗低得夸張,動力、配置也都挑不出毛病。按理說,這種“沒有短板”的車,怎么會急著降價?
其實,懂特斯拉的都知道,這不是賣不動,而是馬斯克一貫的“套路”。
先用發(fā)布會和參數(shù)吸引眼球,再用價格一刀見血地刺激下單,熱度、訂單、話題全都有了,順便還能順手敲敲對手的信心。去年Model Y也是這么干的,結(jié)果只要一降價,4S店門口就能排長隊。
表面上看,特斯拉像是又一次靠降價搶市場。實際上,它背后的底氣不是單純的利潤空間,而是上海超級工廠的極高本土化率和自動化水平。有這么強的供應(yīng)鏈和產(chǎn)能掌控力,特斯拉才敢說降就降。對比那些還要靠進口零部件、人工裝配的品牌,特斯拉的成本優(yōu)勢就像是開了掛。
不過,降價這事兒,受傷的總是“剛買車”的老車主。新車主開心下單,老車主心里拔涼,朋友圈一片“買早了”的自嘲。有人說:“買特斯拉要有被背刺的勇氣。”但現(xiàn)實是,特斯拉的降價節(jié)奏就像趕集一樣,今天不買,明天可能更便宜。你永遠猜不準馬斯克下一步的棋。
另一方面,這一次特斯拉降價的背后,也是在中國市場壓力劇增的真實寫照。新勢力們來勢洶洶,小米、問界、理想、比亞迪都在玩命推新車、玩花樣,市場份額被一口口蠶食。特斯拉的“降價牌”雖然好用,但也不是萬能藥。
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國的份額已經(jīng)降到7.6%,而幾年前最高峰時還是15%。銷量滑坡、競爭加劇,馬斯克也不敢掉以輕心。
不過,特斯拉玩得最溜的還不是降價,而是技術(shù)?!癋SD”——完全自動駕駛,被馬斯克吹成“地表最強黑科技”。
前不久,特斯拉曬出了長達半小時的全自動駕駛視頻,車子自己加速、變道、識別紅綠燈、避讓行人,駕駛員幾乎不用碰方向盤。
看完這視頻,很多人直呼“未來已來”。但也有人吐槽,啥時候能讓車自己去充電?馬斯克也不含糊,直接回復(fù):以后會有!
但現(xiàn)實比視頻要骨感得多。國外市場上,F(xiàn)SD的“事故”一點也不少。有人覺得自動駕駛不安全,有人認為特斯拉在過度宣傳。美國這邊,甚至有陪審團判特斯拉要為自動駕駛車禍賠2億多美元。
各種訴訟、負面新聞一波接一波。一份調(diào)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用戶認為FSD讓他們更不想買特斯拉,而覺得“非常安全”的人,反倒越來越少。
中國消費者的心態(tài)其實也類似。大家嘴上說著“自動駕駛好牛”,可真讓車自己上路,心里還是會打鼓。畢竟,開車這事兒,安全第一。再高的科技,如果沒法讓用戶放下戒心,最后也可能變成“雞肋”。
而且,F(xiàn)SD在中國還沒正式開放,大家一邊等著嘗鮮,一邊又有點遲疑?!吧稌r候上?能有多智能?萬一路測出事咋辦?”這些問題,恐怕馬斯克也沒法馬上給答案。
眼下,特斯拉真正能拿得出手的,還是極致的性價比和成熟的供應(yīng)鏈。新款Model Y L六座一上市,訂單立刻爆棚,市場反饋也很直接。
上市第一天訂單量就達到了3.5萬,第三天突破5萬,第六天就把9月份的產(chǎn)能售罄。目前下訂的消費者需要等到10月才能交付。
大空間、長續(xù)航、全系雙電機,配上特斯拉的品牌效應(yīng),猛地就把國內(nèi)一眾六座SUV卷了一遍。如果說五年前買特斯拉是“時髦”,現(xiàn)在買特斯拉更像是一種“理性消費”:花更少的錢,買成熟的技術(shù)和穩(wěn)定的體驗。
但問題也很現(xiàn)實。特斯拉的增長天花板越來越低,單靠降價和“水桶車”思路,遲早會碰到瓶頸。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不只是價格戰(zhàn),更是體驗、服務(wù)、生態(tài)的全面競爭。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還是移動空間、智能終端、生活方式。特斯拉想在中國市場繼續(xù)當“老大哥”,就必須拿出更有想象力的東西。
對于馬斯克來說,F(xiàn)SD是他押注未來的籌碼。只要能讓自動駕駛真正落地,特斯拉就能再次“降維打擊”對手??杉夹g(shù)的難題、政策的紅線、用戶的信任,哪一樣都不好啃。你可以發(fā)布再多的演示視頻,也不如一次真實的安全體驗來得有說服力。
說到底,特斯拉依然是這個時代最會制造話題的品牌。它能用一臺車、一段降價、一支視頻,把市場攪得天翻地覆。但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讓整個行業(yè)不斷向前逼近未來。
有人說,特斯拉的降價是“價格戰(zhàn)的終極形態(tài)”,有人說,特斯拉的技術(shù)是“遙遙領(lǐng)先的疲憊”。但不管你怎么看,特斯拉已經(jīng)把中國電動車市場變成了最卷、最激烈、最有活力的賽場。
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其實最幸福的,莫過于能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更強的技術(shù)和更好的體驗。未來的電動車市場,肯定還會有更多驚喜和波折。
無論如何,科技進步和市場競爭,總會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精彩。只要我們保持好奇和選擇權(quán),未來的每一次“降價”背后,其實都是行業(yè)進步的腳步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