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幫帶孫3年,因忘按電飯鍋,兒媳一句話讓我回了老家
我今年62歲。
三年前,老伴走了,兒子小軍不放心我一個人在老家,就讓我來城里跟他們一起住。
他說:“媽,你過來吧,幫我們帶帶孩子,我們也能照顧你?!?/p>
那時候兒媳小芳剛生了孫子,正是需要人搭把手的時候。
我想著,兒子是我唯一的親人,我去幫他,是天經(jīng)地義的。
于是,我鎖了老家的院門,背著一個簡單的行李包,就跟著兒子進了城。
這一待,就是三年。
三年來,我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
給一家人做好早飯,等他們吃完上班走了,我就抱著孫子去樓下公園溜達。
中午回來,哄睡了孫子,我就趕緊買菜、做飯、拖地、洗衣。
下午孫子醒了,陪他玩,給他講故事。
晚上,等兒子兒媳下班回來,一桌熱騰騰的飯菜已經(jīng)擺好了。
他們吃完飯,碗一推,就去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了。
我收拾完廚房,還要給孫子洗澡,哄他睡覺。
等我躺到床上的時候,骨頭都快散架了。
兒媳小芳是城里長大的,有點嬌氣,我都能理解。
她偶爾會說:“媽,今天這地沒拖干凈,還有頭發(fā)。”
我趕緊拿起拖把:“我再去拖一遍?!?/p>
她會說:“媽,這菜有點咸了,下次少放點鹽。”
我點點頭:“好,我記住了。”
我從不跟她爭辯,我覺得,只要兒子過得好,我受點委和不算什么。
這三年,我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沒跟兒子要過一分錢。
我把孫子喂得白白胖胖,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
我以為,我的付出,他們是看在眼里的。
直到那天。
那天我有點不舒服,頭昏沉沉的。
但還是一樣,忙了一整天。
晚上,我做了四菜一湯,都是兒子和兒媳愛吃的。
小軍和小芳下班回來,孫子吵著肚子餓。
小芳去廚房盛飯,一打開電飯鍋,她愣住了。
鍋里是生米和冷水。
我忙著炒菜,忘了按煮飯的開關(guān)。
我心里“咯噔”一下,趕緊說:“哎呀,我給忘了,我現(xiàn)在就去下點面條,很快的。”
小芳把電飯鍋內(nèi)膽“哐”地一聲摔在灶臺上。
她指著我的鼻子就罵開了。
“忘了忘了,你一天到晚除了忘還能干什么?”
“連個飯都不會做,我們家白養(yǎng)你三年了嗎?”
“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攤上你這么個婆婆!孩子帶不好,家務做不來,現(xiàn)在連個電飯鍋都不會用,你還能干什么?”
她的聲音又尖又響,一字一句,都砸在我心上。
我站在那里,手腳冰涼。
我看著我的兒子小軍。
他站在旁邊,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
孫子被嚇得“哇”一聲哭了出來。
小芳吼得更兇了:“哭什么哭!跟你那沒用的奶奶一樣!”
我沒哭,也沒說話。
我轉(zhuǎn)身回了我的房間,關(guān)上了門。
門外,還是小芳的叫罵聲,和我兒子小聲的勸慰。
“好了好了,媽也不是故意的,少說兩句……”
“我憑什么少說兩句?她白吃白住我們家三年,按個開關(guān)都不會,我還不能說了?”
那天晚上,我一夜沒睡。
我把我來時背的那個布包找了出來,把我?guī)淼膸准f衣服,整整齊齊地疊好,放了進去。
天蒙蒙亮的時候,我走出房間。
客廳里靜悄悄的。
我從錢包里拿出五百塊錢,放在餐桌上,用一個水杯壓住。
我沒寫紙條,我覺得沒什么好說的了。
我輕輕地打開門,又輕輕地關(guān)上。
就像我三年前來的時候一樣,我一個人,背著一個包,離開了這個我付出了三年的家。
我沒有回頭。
坐在回老家的火車上,我看著窗外的天一點點亮起來。
回到老家,我用鑰匙打開了那扇布滿灰塵的院門。
院子里的草長得半人高,但看著就是親切。
我推開屋門,一股熟悉的、塵土和陽光混合的味道撲面而來。
我把包放下,找了把椅子,在院子里坐了下來。
那一刻,我心里無比地踏實。
人到中晚年才明白,兒子家不是自己的家。付出再多,也可能換不來一句好話。
與其在別人的屋檐下小心翼翼,不如守著自己的小院,活得舒心自在。
尊嚴,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
朋友們,你們說,我這樣做,對嗎?晚年的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活才算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