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谷作品
對他,吳冠中曾相見恨晚:“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惜他與我們相隔一百年!”
如果你知道塞尚在西方藝術(shù)史上的地位,就明白吳冠中對他的評論有多高:“他不識塞尚何許人也,如果他們在蘋果桌上相遇,倒是棋逢對手了!”
他叫虛谷。是個“出世的和尚,入世的畫家”。也是個難得的,心里可愛的藝術(shù)家。
虛谷(1823~1896),晚清民國時期著名花鳥畫家,與任伯年、蒲華、吳昌碩齊名為“清末海派四杰”,有“晚清畫苑第一家”之譽。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縣),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zhàn),意有感觸,后出家為僧。擅畫花果、動物、禽鳥、山水,尤長于畫松鼠及金魚。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松菊圖》、《葫蘆圖》、《蕙蘭靈芝圖》、《枇耙圖》等。亦能詩,擅寫真,工隸書。
虛谷作品
|作畫不落俗套,個性鮮明
在晚清海上畫派的諸畫家中,如果說趙之謙、吳昌碩、蒲華等人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是以氣勢磅礴、雅俗共賞取勝的話,那么,虛谷則是一位以鮮明個性和獨特風(fēng)格馳騁于藝術(shù)之林的高手。
他對山水花卉、蔬果禽蟲廣有涉獵,尤其擅長紫藤金魚。他筆下的紫藤,新葉茂盛,繁花盛開,渲染出濃郁的春天意象。枝枝串串垂落的紫藤花下,是一池淺淺的清水,又可見金魚在那里悠然自得地游動……畫面雖草為寫意,卻內(nèi)蘊著無窮的生命力。虛谷畫的金魚最不落俗套,金魚的眼睛是方的,身體也是方的,這是他“寧方不作圓”的畫法。他沒畫長尾巴,卻能表現(xiàn)出金魚逆流而行,仿佛滿紙都是金魚悠曳劃出的波紋。另外,他畫紫藤,也不同一般之處,最顯著的一點是:紫藤的枝蔓和葉子,多為幾何圖形,這是“側(cè)鋒”用筆的結(jié)果。而中國畫家歷來主張書法入畫,強調(diào)以“中鋒”用筆為宗──在成規(guī)面前,虛谷叛逆了,也與同代畫家拉開了距離,故在晚清畫壇上,大有壓倒群芳之勢。
他筆下的松鼠形象尤其新穎,脫開了傳統(tǒng)的線描輪廓塑造方法,純以干筆散鋒擦出身軀,再用線條圈眼點上瞳子,寫出鼠須爪子,松鼠的靈動蓬松的生命特質(zhì)就給刻畫出來了,更加接近生活真實。
他的荷花、梅花的塑造放棄線條的勾勒,直接以彩筆點染,南瓜和茄子形象塑造也都沒有了外輪廓墨線的束縛,花果溫潤柔軟、鮮艷飽滿的質(zhì)感就更加形象地凸現(xiàn)出來。他的桃子形象也不是夸張的、紅艷碩大的千年壽桃,就是普通的真實水果,用淡黃綠色畫出來,再用胭脂色以點染,色彩暈染形成過渡,自然平實、真實平常。其他枇杷葡萄、蘋果香蕉也都是用色彩染出來的,幾乎看不出用筆的痕跡,表現(xiàn)方法接近西方的水彩畫。
觀讀虛谷之畫作,靜氣撲面而來,雅致流溢而出,流淌于筆端,傾瀉于紙上;虛谷的“靜氣”,也正是他的畫耐人尋味的原因之一,這得于內(nèi)心之淡泊充盈,對生活的不倦追求和探尋以及筆墨的精練和醇厚。
虛谷更多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